关于岳飞的满江红的问题及答案

“怒发冲冠......”
跪求关于岳飞的满江红的问题,适合于学生做题,并带有答案分析

满江红⑴

【宋】岳飞
怒发冲冠,⑵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⑶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⑷
八千里路云和月。⑸
莫等闲、⑹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⑺
犹未雪;⑻
臣子恨、
何时灭?⑼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⑽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⑾
朝天阙。⑿

【注释】
⑴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⑵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⑶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

⑷尘与土:谓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而言。

⑸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宁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靖康耻”指此而言。

⑻雪:洗雪。

⑼灭:平息,了结。

⑽长车:战车。贺兰山:在今宁夏西,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缺:指险隘的关口。

⑾从头:重新。收拾:整顿。

⑿天阙:宫门。朝天阙:指回京献捷。

【品评】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

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

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

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

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

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

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

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

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

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水努力,老大徒伤

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

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

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

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

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近人余嘉锡先生

《四库全书提要辩证·岳武穆遗文》考证出此词为明人所作而托名于岳

飞。夏承焘先生进一步证成其说。但持异议者也不乏其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31
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①凭:倚靠。
②潇潇:急骤的雨声。
③等闲:轻易,随便。
④靖康耻: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史称靖康之耻。

--------------------------------------------------------------------------------

满江红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第2个回答  2010-08-27
看来楼主是老师一类的吧......

1.这首词表达了岳飞的什么情怀?

2.其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以看出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3.其中为什么要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这首词从哪里可以看出岳飞的壮志未成的悲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8-26
。。。。建议你玩手机游戏满江红1.2.3.4. 里面有介绍
第4个回答  2010-09-02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一】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赏析二】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用,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贺新郎》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