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飘雪的古诗

如题所述

除夜雪

陆游 〔宋代〕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吕渭老 〔宋代〕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3
《谢朱元晦寄纸被》陆游
木枕藜床席见经,卧看飘雪入窗棂。
布衾纸被元相似,只久高人为作铭。
《南歌子》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精帘额,衬斜阳。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锦荐红鸂鶒,罗衣绣凤凰。绮疏飘雪北风狂,帘幕尽垂无事,郁金香。
第2个回答  2021-05-03
敕勒歌塞北
唐 · 温庭筠
敕勒金隤壁,阴山无岁华。
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
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
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
第3个回答  2021-05-03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第4个回答  2024-05-06
当冬日的寒风裹挟着洁白的飞絮,大地便被装点成一幅银装素裹的画卷。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们对飘雪的场景情有独钟,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唯美动人的雪景图。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写下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在苍茫广阔的大漠之上,飞雪与黄沙交织,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势,令人心潮澎湃。
同样是唐代的诗人岑参,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塞外雪夜的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寒。”皑皑白雪覆盖了天地万物,仿佛一夜之间万树梨花盛开,美不胜收。寒风凛冽,狐裘和锦衾都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意,更衬托出塞外冬夜的苦寒。
宋代诗人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着旷达乐观的心境。他笔下的雪景,也透着一股豪迈之气:“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在大雪纷飞的旅途中,苏轼身着蓑衣,手持竹杖,踏歌而行。寒风凛冽,春寒料峭,却丝毫不能浇灭他乐观豁达的精神。
明代诗人刘基,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奇特的想象力,写下了“纷纷雪下覆前山,皑皑野色更清寒。疏林影见千家橘,短箔茅茨四野宽”的诗句。在漫天飞雪中,青山白头,野色苍茫,更显寂静荒凉。疏林掩映间隐约可见千家橘树,茅*房舍散落在广阔的原野上,给人一种空旷辽阔之感。
清代诗人袁枚,以其风流倜傥的性格,写下了“寒梅著花雪压枝,白头翁看亦痴。痴痴白发对痴痴,两痴两白笑相宜”的诗句。雪压梅枝,花开怒放,与年迈的白发老人相映成趣,形成一幅颇具禅意的画面。老人对着梅花痴痴凝望,梅花也对着老人微笑,两相对视,宛如一对老朋友,在雪中笑谈人生。
这些描写飘雪的古诗,或壮美雄浑,或细腻幽雅,或豪迈乐观,或空旷辽阔,或禅意悠远,为我们呈现了雪景的千姿百态。在这些诗句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秀美,更能领悟到古人面对逆境时的豁达与坚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