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何会反叛?

如题所述

唐玄宗继位之初励精图治,积极进取。但是到了中后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开始变得骄奢淫逸,整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大唐表面上还是一派祥和繁荣之象,但实际上早已暗藏杀机。可唐玄宗和杨贵妃还是整日笙歌燕舞,一点没有感受到危险的来临。

唐玄宗属于非正常上位,所以他当皇帝后很害怕别人来抢自己的皇位,采取的是让大臣们互相内斗以平衡权力的方法,凡事有利就有弊,唐玄宗最后也死在这样的策略上。 

安史之乱最终的罪魁祸首是唐玄宗自己,作为一个皇帝他信任不该信之人,又给他过多的权力让他对自己造成威胁却不自知。 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多数皇帝在早年都能做出一番伟业,但是到了晚年往往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看来“老糊涂”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一、决策失败,过多任用胡人及其他游牧民族。

唐朝中期,陕西关中大片平原的土地被权贵豪强兼并,但是唐玄宗却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对此进行有效控制,他为了扩充军中的人数大肆招募游牧民族入军,这使得军中胡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数激增,在戍边的将士中有近三成是胡人。当时安禄山掌管的地盘,甚至相当于当初刘秀建立霸业时掌控的地盘那么大。

安禄山是一个表面真诚实则内心奸猾之人,他非常善于伪装自己,给人一种胸大无脑的感觉,实则早已把汉人发明的韬光养晦的把戏玩的炉火纯青。 

当时安禄山第一次见唐玄宗和杨贵妃时,他一眼便看出唐玄宗非常宠爱杨贵妃,杨氏一家权倾朝野。因此他便对杨贵妃极尽讨好之能事,唐玄宗认为安禄山忠厚笃实,因此想让他和杨玉环结拜为兄妹,可是安禄山作为一个40多岁的肥胖油腻中年大叔,却要给刚刚30出头的杨贵妃做干儿子。他甚至先跪拜杨贵妃而后拜玄宗,以胡人以母为尊,跪拜皆先母后父为借口,讨得杨贵妃对她无尽的欢喜。

一次杨贵妃竟然缝制了一个特大的被子,把胖宝宝安禄山抬进宫中,等唐玄宗赶去时看到杨贵妃正给安禄山洗澡,说要连洗三日,美其名曰洗儿会,如此可笑之事竟然也做得出来。安禄山就是这样靠着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爱一步步走进了唐朝集团的中心。

二、安禄山认为自己处于危险之地,早晚有一天会被害死,因此先下手为强。

唐玄宗为了平衡朝臣间的关系,让大臣们互相争斗,这样他这个皇帝才能渔翁得利。可是这种做法让大臣没有安全感,安禄山便是如此。他虽得宠爱,但是他自己也感觉这种荣宠是不长久的,再加上杨国忠总是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说他早晚会造反,他生怕唐玄宗有一天会相信杨国忠的话对自己起疑心,索性先下手为强。 

三、他过于高估自己,也低估了唐军的实力。

安禄山表面上忠厚老实,实则狂妄自大,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不可一世。在唐朝的军队中,他看不起任何人,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将领可以和他相比,这真是应了那句话,骄傲使人失败。当时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将领没有他的职位高,安禄山自然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看到唐玄宗和杨贵妃整天沉溺于声色之中,认为唐朝已经到了灭亡的时候,自己已经具备了打败唐朝的实力,所以便毫无顾忌的起兵造反。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起兵不久后两只眼睛便瞎了,而唐朝的实力也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弱,没过多久他便以失败告终,最后还惨死在自己儿子手中。

曾经繁华的大唐在安史之乱后也开始走下坡路,曾经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再加上天灾人难,唐朝的气数渐渐尽了。 

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个朝代都是如此。在经历了最初的动乱到繁华,再到气数将近,这期间有着数不清的原因,但都会给后世人以警醒,是古人用自己的失败教会了我们脚下的路到底该走怎么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6
安禄山因为得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爱,有了自己的军队,又受到了杨国忠的排挤,加上自己的野心,所以最后反叛了。
第2个回答  2020-10-05
其实暗藏许多政治隐患,唐玄宗李隆基一味宠幸杨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当时安禄山手握大权,他本人阴险狡诈,凶狠毒辣,善于揣摩人心,又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所以会反叛。
第3个回答  2020-10-06
因为安禄山想当皇帝。安禄山当时手里面的兵力占全国兵力的一半,他觉得造反会非常容易,因此他选择了反叛。
第4个回答  2020-10-04
因为他不想失去自己的权势,杨国忠准备对自己动手,所以他会叛变自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