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创作者是谁?

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忆江南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真美好,如画的风景早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聚。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772~846),他是李白、杜甫以外名气最大的唐代诗人,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政治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妇女和百姓都能欣赏。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流传到日本等国。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忆江南》就是一首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1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2个回答  2021-11-11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忆江南"词调自创调之初就十分流行,在被人传唱、欣赏、接受的过程中得以流传到后世并产生了多种多样 的别名。与此同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此词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大多数学者同意此种观点。李德裕(787-849)为中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王国维曾据此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任二北《教坊记笺订》认为盛唐就已有此调,体式相同,《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11
白居易。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第4个回答  2021-11-11
忆江南创作者是白居易,是除杜甫、李白外最著名的唐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