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城的诗句。

如题所述

描写长城的诗句
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
3.西藩聊偃息,犹是一长城。——贺铸《送王西枢出镇郑圃八首之二》
4.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李益《统汉峰下》
5.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苏轼《河满子·湖州作》
6.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王建《饮马长城窟》
7.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王维《燕支行》
8.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卢纶《送刘判官赴丰州》
9.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李涉《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10.自笑狂吟浪窃名,敢将孤垒敌长城。——刘克庄《答章林伯》
11.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关汉卿《窦娥冤》
12.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杂虏寇长城。 ——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13.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张祜《听筝》
14.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贺知章《送人之军》
15.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李端《度关山》
16.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汪遵《咏长城》
17.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刘方平《梅花落》
18.亡秦天告由胡亥,非谓长城外有胡。——刘克庄《二世》
19.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20.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描写长城的诗句汇总如下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8、《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9、《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第2个回答  2020-10-15
4.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李益《统汉峰下》

5.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苏轼《河满子·湖州作》

6.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王建《饮马长城窟》

7.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王维《燕支行》

8.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卢纶《送刘判官赴丰州》

9.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李涉《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

10.自笑狂吟浪窃名,敢将孤垒敌长城。——刘克庄《答章林伯》

11.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关汉卿《窦娥冤》

12.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杂虏寇长城。 ——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13.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张祜《听筝》

14.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贺知章《送人之军》

15.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李端《度关山》

16.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汪遵《咏长城》

17.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刘方平《梅花落》

18.亡秦天告由胡亥,非谓长城外有胡。——刘克庄《二世》

19.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20.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21.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岳飞《五岳祠盟记》

22.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汪遵《杞梁墓》

23.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陈陶《续古二十九首》

24.仰秣如上贺兰山, 低头欲饮长城窟。——顾况《梁司马画马歌》

25.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高适《蓟门行五首》

26.前席屡荣问,长城兼在躬。——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27.长城女儿双结丫,陈皇宅前第一家。——杨维桢《漫兴七首》

28.夫远征,远征不必戍长城,出门便不知死生。——元稹《夫远征》

29.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郑愔《塞外三首》

30.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云端临碣石,波际隐朝鲜。 ——高适《信安王幕府诗》

31.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武元衡《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32.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33.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

34.晚涉大漠寒,远吊长城古。——方回《秋晚杂书三十首·三岁出瘴岭》

35.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杜牧《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36.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卢照邻《雨雪曲》

37.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贯休《杞梁妻》

38.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39.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40.我乡安在长城窟, 闻君虏奏心飘忽。——元稹《小胡笳引》
第3个回答  2020-10-15
描写长城的诗句如下
《饮马长城窟行》

魏晋: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本诗用乐府旧题,以秦代统治者驱使百姓修筑长城的史实为背景,通过筑城役卒夫妻对话,揭露了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运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彼此间地深深牵挂,赞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

《饮马长城窟行》

唐代: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咏长城》

唐代: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作者在游览长城的过程中偶有所感,认为再强大的军事武力。也远远不如仁义道德的精神力量。空前强盛烜赫一时的秦王朝也不能和上古主修仁德的尧庭舜阶相提并论。

《大漠行》

唐代:胡皓

汉将纷纭攻战盈,胡寇萧条幽朔清。

韩昌拜节偏知送,郑吉驱旌坐见迎。

火绝烟沉左西极,谷静山空右北平。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但得,但愿。不须,不必。但愿将军能够百战百胜,那么天子就不必费心费钱再修长城了。此言名将对于保卫国家的重要性,表达的是对名将的渴望之情。

《从军行七首·其二》

唐代: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书愤》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榆河晓发》

明代: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这首诗描写出了长城居庸关一带地形的险峻空阔和奇异壮丽的风云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痛恨,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感叹。

《九日登长城关楼》

明代:王琼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这是一首由修筑长城的将领写的长城诗。长城关气势雄伟,登高远眺,朔方形势尽显眼底。此诗描写作者重阳节登上长城关楼时所见的雄阔景色,并以听到敌军已撤出黄河以南地区,军中不用再戒备森严的消息,来衬托修筑长城的作用和意义。
第4个回答  2020-10-15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长城赞》,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长城礼赞(油画) 田风银
它是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什么比它更能代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它是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没有什么比它更能象征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精神。

长城,历代遗迹总长21196.18千米,广泛分布于15个省区市,现存长城墙、壕遗存总长度2.1万千米,城楼、敌台、马面、烽火台等单体建筑近30000座,关、堡等2200余座,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打开中小学语文课本,在不断丰盈的长城意象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京华新境——长城畅游(中国画) 庄小雷
长城雄踞崇山峻岭,横亘塞北大漠。从西周时期以长城为背景的“烽火戏诸侯”,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在战略要地修筑长城,再到秦始皇征夫数十万修筑“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历史上的长城始终是古代战争中的坚固国防。“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成为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

到了汉代,经过20多年断续修筑形成了东起辽东、西至新疆罗布泊的汉长城。汉长城在巩固北方边境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派张骞凿空西域,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数不尽的英雄故事在长城沿线不断发生,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在长城脚下接连上演。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同时成为经济、文化汇聚线,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开发和国家统一。

汉长城中,河西走廊段的玉门关因其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要道地位,被文人骚客一再着墨吟咏。“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其四)》,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以玉门关为代表的长城关隘,成为边塞景观中的重要意象,在唐诗中反复出现。

玉门关的传说(连环画) 吕子扬
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记录了多少戍边战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和思乡忧国的愁苦,见证了多少边塞战争和历史更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这跨越时空的万里边关悠悠作答,引人深思。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长城与运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西起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达鸭绿江畔辽宁虎山,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故而被称为“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址,大多都是明长城,它由城墙、关、城堡、墙台和烟墩等组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万里长城”由此在国人心中成为坚固完整、气势雄伟的长城代称。

明长城的重要关隘山海关,依山襟海、地势险要,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置身于重关要塞之中,后人创造出大量诗词歌赋、散文名篇,为长城意象增添了不同色彩。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随康熙帝东巡,途中驻扎于山海关。他笔下的山海关是一派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羁旅意境,柔情之中流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报国之志。

“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山海关》,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这威武的雄关,激发起作家峻青热爱祖国疆土、赞美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长城,是古代中国无数能工巧匠用鲜血和汗水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的史诗巨著。“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脚下,勤劳聪慧的“大国工匠”不断书写着新的奇迹。“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清朝末年,在外国人的质疑声中,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并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百年之后,长城脚下又添新景,开启世界智能高铁先河的京张高铁今年6月全线铺轨完成,将于年底正式开通。长城,成为中国铁路从“落后”走向“引领”的见证,将亲历京张高铁在詹天佑当年设计的“人”字线下方穿过,实现百年京张的立体交汇。

长城,是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筚路蓝缕艰辛历程的写照,连接着最深沉的民族情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山海关》,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战争年代,正是无数爱国志士用血肉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从红军长征到抗日战争,在岁月的磨砺中,长城始终坚挺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935年秋,一代伟人毛泽东率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下这一壮丽辞章,慷慨激昂地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