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意义与措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5
一、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 幼儿是通过不间断的学习积累而逐渐到达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幼儿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而是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她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让每个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1、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对于每个孩子,我们教师应该一视同仁,不带任何偏见,真心倾听这些孩子的需求,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给与支持与鼓励,让这些孩子持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惊喜的发现,这些孩子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进步。 2、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每个幼儿各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有些阶段发展快些,有些阶段发展慢些,这些都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尊重孩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小班孩子要求使用勺子吃饭,到了中班就要求用筷子吃饭。但是每个孩子的动作灵活协调能力是有差异的,很多孩子往往到了中班还不能很好使用筷子吃饭,这个时候我们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冷静地进行观察、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老师应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允许他先使用勺子吃饭,直到孩子自己主动提出使用筷子进餐为止。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我们要顺其自然,决不能强迫他过早的去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有时要等一等,有时要推一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在相似的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对于幼儿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体先天的或后天的、环境的或自身的等种种原因所带来的个体差异,我们必须予以尊重。 1、接纳差异,满足孩子的需求 有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养成了一些特殊的习惯,当不影响他自身身心健康和其他幼儿的成长,老师应予以充分尊重。反之,则通过温和的方式,改变这些习惯,让这些孩子逐渐融入集体生活。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孩子:中午午睡时,即使老师一直陪在他身边,安抚他,他还是眼睛睁的大大的,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妈妈跟老师说:“东东是过敏性体质,从小就不要午睡,他实在睡不着,就不用让他睡了”。东东自己也说:“每天午睡太痛苦了,老师别让我睡午觉了吧”碰到这种孩子怎么办呢? 后来我们要求他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允许他先不睡,可以看看书做些安静的游戏,如果觉得累了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一下。这样一来,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也不再觉得午睡是件痛苦的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