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敬礼是左手还是右手

如题所述

学生敬礼是用右手。

学生敬礼

军人用右手敬礼是世界各国军队的习惯。


军人敬礼

左手敬礼一般是失去右手的军人采用的敬礼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2
右手
尊敬并以礼相待。
《吕氏春秋·怀宠》:“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见其长老而敬礼之。”
《史记·汲郑列传》:“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宋 叶适《宋武翼邵君墓志铭》:“君不幸埋没鄙事,然其刚难屈,其正难狎,所遇多敬礼之,盖亦有所蓄而然也。”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仲遂对曰:‘先寡君初生此子,使太史占之,言:当恶死,不得享国。故先寡君名之曰恶,欲以厌之。然此子非先寡君所爱也。所爱者长子名倭,为人贤孝,能敬礼大臣,国人皆思奉之为君,但压于嫡耳。’”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一:“有的呢,遇着开殃榜,批婚书,看风水……都要去求他,平日也就不能不有相当的敬礼。”
表示致敬的礼节,如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等。
沈从文《从文自传·辰州》:“间或有一个本营里官佐过身,得照规矩行礼时,便一面赶忙放下那个土花碗,把手举起,站起身来含含胡胡的喊‘敬礼’。”
敬辞。用于书信结尾。[1]
历史发展
军礼的由来
军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当今世界各国的军礼,其由来有两种传说:
阅兵式敬礼
一种传说,英国军队奋力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女王为凯旋归来的将士举行了一次壮观的祝捷大会。在会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为有功的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别规定将士领奖时,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一动作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军礼。
另一种传说,严肃的军礼来自中古情场。欧洲中古时代,一个公主若下嫁给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剑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们必需列队在公主的宝座前走过。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丽所晕眩,都将手举起盖在眼前。渐渐地,这个动作演变成了当今的军礼。
军礼的演变
古罗马的帝国骑士在相遇时,有举起盔甲上的面甲的传统。据说这是为了表示敬意和骑士精神;同时,还可向同伴显示脸部,以免被误杀。到中世纪,西欧的武士都丢掉了面甲,举面甲的传统也就演变为脱下头盔或帽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其军队为简便起见,正式把脱帽致礼的传统改为用手接触帽檐或一束头发(在不戴帽时)。
英国军人敬礼时手心外翻,表示手中没有武器;而且双脚并拢,成立正姿势,表示军人气魄。
由于行礼主要是为了表示敬意,因而在实行军衔后,便由同时相互举手改为下级向上级首先敬礼,尔后上级还礼。
世界各国军队的军礼动作虽各有不同,但举手接触帽檐这一点却大多是一致的。
各类敬礼
在军礼徒手敬礼都是五只手指,立正右手的手掌摊平,手心微微向内中指微触眉梢。
童军徒手敬礼都是三只手指头,立正右手手掌摊平手心微微向“外”中指微触眉梢。这三只手指头有人释意为三达德或是三条诺言,对中国童子军来说并没有错,但比较正确的说法(或是另一个较为世界所公认的说法)是:靠近自己的食指代表对自己负责;中指朝上代表对上苍负责;无名指朝外代表对他人或对社会负责,大拇指压住小拇指除了避免小指翘起来外,也代表了大帮小,强扶弱的意思。
幼童军的两指礼源自于丛林奇谈,代表的是狼的耳朵,并不是智仁勇中少了哪一个;幼童军跟稚龄童军不同的是幼童军两指是张开的,稚龄是闭合的(代表狼宝宝还没长大耳朵还没开)。不过在国外幼童军或稚龄都多采三指礼不用二指礼了。
如果只是敬礼(比如说学校的升旗或是军队等等),还是以五指礼为主;若是穿着童军制服、童军与童军间、童军活动或聚会场合,应行三指礼。
军事礼节
举手礼
举手礼
举手礼的起源已经不可考证,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古罗马军团士兵(或欧洲中世纪参加比武的骑士和武士)举手作遮挡阳光状,以表示对上级(或观看比武的贵妇)的尊敬;一是与握手的用意相同,向对方显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不过,比较正确且有根据的说法是:中古时期的欧洲,当骑士在路上交会时,会以右手掀起头盔,让对方看清楚自己,以表示尊敬,而这个动作进而演变为后来的举手礼。
国际上常见的举手礼方式是右手五指并拢、手掌伸平,举至右眉或右太阳穴附近位置,然后放下。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军队中,行举手礼时手掌的方向通常为向下,英国则是手心向前。大多数国家规定,军人在戴军帽时才可行举手礼,但是美国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军队规定在穿军服、不戴军帽的场合也可以行举手礼。波兰陆军的敬礼方式为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其他三指握拳。
在法西斯时代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纳粹德国,法西斯党徒和党卫军的举手礼方式为右臂平举,略微上抬,手掌平伸,手心向下。这种敬礼方式被认为是源于古罗马的举手礼。
举枪礼
举枪礼
行举枪敬礼时取持枪立正姿势,以右手将枪举至身体中央前方,枪面向后,左手紧握枪之中央,前臂水平,紧靠身体,然后右手移握枪颈,两眼向前平视,并向受礼者注目。矣受礼者答礼后“礼毕”。依举枪相反程序,将枪放下,恢复持枪姿势。
注目礼
注目礼
俄罗斯、中国、美国等国的军事条令中,规定注目礼为军事礼节的一种。注目礼主要用于检阅或仪仗中不便行举手礼或举枪礼的士兵。行注目礼时,敬礼者呈立正姿势,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送(通常转动头部的角度不超过左右各45度)。俄罗斯军队中,敬礼者还要将头部抬起约30度左右。
礼炮
美国国会大厦旁塔夫脱公园在2009年1月20日发射21发礼炮庆祝奥巴马的就职典礼。
鸣放礼炮表示敬礼的习惯来自17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由于当时火炮装填速度很慢,因此一艘军舰在鸣放火炮之后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恢复战斗力,所以用鸣放礼炮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己方没有敌意。当时鸣放礼炮所用的燃药——硝酸钠在陆地上更容易保存,因此军舰每鸣放一响,陆上炮台要鸣放三响作为回礼,而一艘军舰最多鸣放7次礼炮,因此陆上最多回敬21响礼炮。后来使用硝酸钾代替硝酸钠后,军舰也以鸣炮21响为最高礼节。
这一敬礼方式后来演变为陆上礼节。礼炮多用在外交场合中,迎送国家元首时鸣放21响礼炮,政府首脑鸣放19响,副首脑鸣放17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君主获得子嗣时也要鸣礼炮表示庆祝,通常是王子鸣101响礼炮,公主鸣21响。俄罗斯帝国例外,皇子鸣放300响礼炮,公主(女大公)鸣放101响。
此外,许多国家在君主加冕、总统宣誓就职、元首诞辰和去世、或举行盛大国事庆祝活动时,也有鸣放礼炮的习惯,比如美国总统就职和去世时各鸣礼炮21响,英国君主诞辰时在伦敦的伦敦塔内鸣礼炮62响(21响向君主致意、21响向伦敦市致意、另外20响是因为该塔属于王宫和军事堡垒),其他地方鸣炮41响。
第2个回答  2021-06-21
在中国,目前大部分敬礼习惯性的,而言,一般是认定为右手敬礼学生的敬意,仍然是,右手敬礼,这是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但如果你是个左撇子的话,如果你用手,无法正确使用的话,裤子,有什么用手的长期情况的,那么选择,左手敬礼,也是对他人一种尊重,和。礼貌尽力的核心就是保持对他人的敬意,所以说对于掏粪主流来说是应该选择右手敬礼的,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选择左手敬礼也是可以复合敬礼的基本要求的。
第3个回答  2020-10-02
 敬礼用右手,要领是:上体正直,右手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卷檐帽、无檐帽或者不戴军帽时微接太阳穴,约与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张,手腕不得弯曲,右大臂略平,与两肩略成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

军人敬礼用右手,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第二十二条规定,军人行举手礼时的要领是:上体正直,右手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卷檐帽、无檐帽或者不戴军帽时微接太阳穴,约与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张,手腕不得弯曲,右大臂略平,与两肩略成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

  非军人可以左手敬礼,军人不可以左手敬礼。左手敬礼的含义为不崇尚武力,有和平之意。军人行礼主要是为了表示敬意,在实行军衔后,便由同时相互举手改为下级向上级长官先敬礼,尔后上级还礼。
第4个回答  2021-06-11
敬礼是左手还是右手敬礼,是左手还是右手取决于自身是军人还是非军人,军人敬礼用的是右手,非军人用的是左手。左手敬礼表示不崇尚武力,有和平之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