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是被贾政提携才做官的,后来为啥官职比贾政高?

如题所述

《红楼梦》中,贾雨村和甄士隐是出场最早的两个“世俗之人”,虽然他们在书中出场次数屈指可数,但于全书却有些非同一般的意义。甄士隐一家的悲剧,是贾家由盛转衰的预示;而贾雨村的命运轨迹,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最大反讽。

贾雨村,一个刚出场便被作者屡次大骂“奸雄”的人。

《红楼梦》第一回,他还是一个穷酸儒生,借住在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然人穷志不短,于中秋满月之时吟出了“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这种狂言来。

彼时的贾雨村,生得面阔口方、剑眉星目,兼腹有诗书、意气风发,一看便知绝非池中之物。甄士隐生性儒雅,礼贤下士,对其颇为欣赏。因此在得知贾雨村因资金问题淹蹇当下时,慷慨相助,五十两银子二话不说便掏出,再加冬衣两套。

贾雨村这一去,果真扬眉吐气,中了进士。他被“选入外班”,也就是不在京城做官,而是到外省当地方官员。一般来说,进士刚开始到地方做官,是从知县开始,但贾雨村以官员身份出现时,已经是知府了,那时的他还没傍上四大家族,还不懂得溜须拍马,还是有“贪酷之弊”的愤青。可是仍旧能升得这么顺利,可知贾雨村本身是多么优秀。

成为知府后的贾雨村,接触的层面越广,认识的大官越多。可惜他本人却有“贪酷之弊”,很多人认为这“贪酷”是贾雨村贪敛、严酷。实际上这里的“贪”,有“过分的”、“一味的”意思,只有过分的严酷,才能与后面“恃才侮上”契合。

所以,一开始很高傲自守的贾雨村,不容于本府其他同僚,被上司寻了个机会参倒,就此被革职。

被打回原形的贾雨村,后来先后成为甄宝玉、林黛玉的老师,正巧遇上都中起复旧员,在林如海的举荐下,得贾政提携,补授了金陵应天府。

此后,贾雨村一路高歌猛进,平步青云,到第五十三回时,他已经是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了。

大司马,那就是从一品的级别。那么贾政呢?在第三十七回,提及他“被点了学差”,也就是学政,这差事大多由皇帝钦点,类似钦差大臣的意思,虽然没有固定的品级,但是因为特殊性(后面我们再讲),导致一省中它的位置与布政使、按察使相当,所以也算在从二品到三品之间。

但无论如何,仍旧没有贾雨村官品高。

不少人就好奇了,按理,贾政是提携贾雨村的,为何后来他反而还在贾政之上了?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两人出身决定

这里的出身,不是家庭出身,而是入仕途径。

在古代,做官的途径有多种,有靠“荫生”、“捐班”的,有靠“保举”和“军功”等等。譬如贾琏捐的“同知”、贾蓉捐的“龙禁尉”,就属于“捐班”;而贾赦、贾珍头上的“将军”头衔,都是靠祖宗的功荣,是为“荫生”。

但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正途”出身,那就是进士出身。就算那些非正途入仕的,因为善于逢迎而官运亨通,做的官再大,在那些进士出身的小官面前也会矮一截。

还有最重要的一层是,如果没有进士出身,想要做到一二品官员,那是痴心妄想。就算是一个举人出身,大多也都在七品、八品芝麻官上打转许久,碌碌一生撑死不过五六品,类似海瑞那种,是奇迹,毕竟海瑞本人所付出的,本身就是常人无法做到的。

所以,在那个时代,哪个人要能考中进士,那是备受推崇尊重的。

正因此,当初没有官职在身的贾雨村,才会那么受林如海和贾政的厚待。


林如海自不必说,读书人见到读书人,惺惺相惜,本身又是清风霁月、知恩图报之人,所以对女儿这位西宾多有感激。

而贾政呢?文中称他是喜爱读书并“原要从科甲出身”的,但是后来皇帝怜念先臣,赐了他一个额外主事。也就是说,他的入仕途径是靠“特权”,而非正途。我们可以想象,贾政本人读书应该是不怎么样的,不然早就考取些功名,不至于等到皇帝开恩了。

所以,按常理,贾政是不可能爬得太高的。一品那种级别,他想都不敢想。

这样的贾政,对贾雨村是非常羡慕,也非常尊敬的,因为贾雨村未来有无限可能,而贾政仍旧只能靠祖宗功荣,靠家族残余势力。

这时候的贾政和贾雨村,更像是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我有势力推你上去,你有实力爬上更高位置,所谓的共赢就是如此。

第二,贾雨村生性狡猾,非常懂得利用关系学

吃过一次亏的贾雨村,终于开了窍。没有官职的他开始四处游走,“担风袖月”,一开始他是到金陵甄家做甄宝玉的老师,后来听闻巡盐御史林如海要招西宾,赶紧托朋友关系去面试。

堂堂一个进士,贾雨村能甘心做个家庭教师?无非是借此结交权贵,以图得新的进身机会罢了。

果然,在听闻冷子兴对贾家的一番介绍后,贾雨村得知林如海与贾家是至亲,赶忙与其商谋。

而在这过程中,贾雨村的行举完美地演绎了什么叫做“虚伪”与“狡猾”。

在听完冷子兴的介绍后,贾雨村已经非常清楚林如海与贾家的关系。事后还听闻当时同样被参的旧同僚张如圭说起了”起复旧员“的消息。

可是呢,回到家中,他先是找到邸报,才确认张如圭告知的消息是真实的。说明此人对人时刻保持怀疑防备,这是生性狡猾之人常见的特质;

接着,在见到林如海时,听其讲起和贾家的关系,贾雨村竟然装作刚知道的样子,假装问起“令亲大人现居何职”这种话,实在是奸伪至极。也就林如海心胸坦荡,才不会怀疑旁人。而在林如海告知自己为其做下的周密安排后,贾雨村“心中方信昨日子兴之言”,所谓以己度人,贾雨必然是时常欺骗他人,才会时常怀疑他人,处处提防他人。

一个奸诈狡猾的人,跃然于纸上。

在林如海的举荐下,贾雨村拿着“宗侄”的门帖,攀上了贾家的关系,“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才两个月就补授金陵应天府。

而刚于应天府上任,贾雨村便借薛蟠一案迅速讨好四大家族,当日许下为恩人找回女儿的诺言也抛之脑后。事后为了掩人耳目,他还将出主意的门子打发到外地;此后便常与贾家联络走动,譬如贾赦想要石呆子二十把古扇而不得,他便假公济私,弄得人家亡败业,只为跟贾赦献媚。从后来王子腾升九省检点的同时他补授大司马来看,这一路亨通的官路,他没少得到王子腾的照应。

这样狡猾奸诈、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贾雨村,本身又有实力出身的加持,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实在是意料之中。

最后,是贾政性情端方古板,也甘于平庸

贾政曾是诗酒放诞之人,说是喜爱读书,但也只是成日混迹一群清客帮闲之中,最多写两句酸文,年方十几岁的贾宝玉,诗文谈吐就已在他之上。这样的贾政,还“不惯俗务”,也就是家庭内外事务一概不知。说白了就是非常平庸。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资质平庸,但贾政确实非常好面子的人,他骨子里充斥着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条条框框。所以凡事只求自保,从不愿主动闯祸。譬如第三十三回,贾元春已经贵为皇妃,但听闻忠顺王府来人求见时,他是战战兢兢、汗如雨下。听闻对方的来意,竟然怒斥贾宝玉形同“杀君弑父”。

本身安分自守,加上资质平庸,非“正途”出身,导致贾政一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竟然做了好多年。

有意思的是,到了第三十七回,贾政竟然被“点了学差”,成为皇上钦点的学政。这学政是什么呢?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员。很多人看到教育,认为这不过是一个事业性质的教育体系官员。然而事实上,这是钦差身份,已经属于京官。而因为其负责主持科举考试,所以凡到了地方,其他官员都得避让几分。更别说涉及生员犯案,学政可以直接审理这种特权了。

所以,贾政能做到这个等级,实在让人意外。而我想这正是作者的反讽之笔。试想一个非科举入仕的人,竟然要去负责科举之事,贾政凭的是什么?这不是讽刺吗?

虽是如此,但在第一回的《好了歌》中,我们早知道了贾雨村、贾政他们的结局,无非后来“枷锁扛”、“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尤其是贾雨村,无论是自成清流还是同流合污,他都难逃悲惨结局,这也似乎在暗示,那个时代的官场,真的很难混,覆灭也就成为必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因为贾雨村会做事啊,又不是说贾政提携的,官职就不能比贾雨村高,要真这样,国家还会有有才能的人吗?
第2个回答  2020-12-22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贾雨村做事非常的圆滑,还有就是他非常会讨上司的欢心所导致的结果。
第3个回答  2021-01-04
很简单,贾政是皇帝体桖老臣,恩赐的官。贾政并不是科甲出身,等于没有文凭。贾雨村是进士出身,因为做官贪污被罢官,后来遇到大赦天下,找了贾政动用关系做了顺天府尹。人家是正经科甲出身,等于名牌大学文凭在手,加上会攀炎附势,所以官做的肯定比贾政高。要知道贾政不过是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而已,贾雨村做顺天府尹时已经是正三品
第4个回答  2020-12-22
这是因为贾雨村本人非常的有才华,而且后来他做了很多的事情,到了皇帝的信任,而这个时候的贾政,一直都非常依赖于贾府,所以并没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