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主要讲什么语言?

如题所述

丹麦语是丹麦的官方语言,格陵兰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是格陵兰语),法罗群岛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是法罗语)。

此外,在位于德国境内和丹麦接壤的石勒苏益格地区,也有小规模的人群讲丹麦语。通行于石勒苏益格地区的丹麦语被德国官方正式承认为德国的区域性语言之一,并受到政府的保护。

大多数丹麦语词汇都是从古北欧语中演变过来,很多新的词汇都是古老词汇变化和组合而成。丹麦语词汇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低地德语。

后来,高地德语、法语和英语对丹麦语的影响超越了低地德语。由于英语和丹麦语同属于日尔曼语族,因此这两种语言中相似的词汇很多。例如,以下这些丹麦语词汇对于讲英语的人来说就十分容易辨认:have、over、under、for、kat,因为它们和英语中的对应词汇结构完全相同或相似。

然而这些词汇在丹麦语中的读音却和它们在英语中的读音有天壤之别。此外,当by作为后缀的时候,意为“城镇”,这在一些古老的英国地名中仍然保持着,例如Whitby和Selby等等,可以看作是维京时期丹麦人曾占领和统治过英格兰的痕迹。

丹麦语的发音对于学习这种语言的人来说是非常难于掌握的。不同于法语或德语,大量丹麦语词汇在形式上并不符合发音规则。

在不同的小岛屿和社区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方言。一些方言彼此间可以交流,而对于有些方言,居住范围超过50公里的人们就很难听懂了;现今的丹麦由于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和实施对学生的经济支持福利,与电视传媒的发展,课堂上的标准丹麦语开始逐渐大众化。

尽管如此,一些和书面丹麦语相去甚远的小方言至今仍在一些乡村通行着。然而现在,这些乡村地区的年轻人们通常都将自己家乡的方言和书面丹麦语结合起来,这样使得他们和来自丹麦其他地方的人们也能沟通。

文法

丹麦语动词的不定式一般以元音字母e结尾。动词依时态的不同而变形,却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例如,动词不定式spise(吃)的一般现在时是spiser,无论主语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人称,单数还是复数,它的形式都不发生变化。

尽管丹麦语的动词变化规律比较简单,但是丹麦语中还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动词。最晚近公布的丹麦语语法规则允许很多不规则动词按照规则动词的标准来变位,也允许许多名词按照其读音来拼写。

在丹麦语中,名词有两个语法性:通性与中性。和德语一样,古丹麦语中名词有三个性,分别是阳性、中性和阴性。在近代的语言改革之中,阴性和阳性名词合并组成通性名词。

通性名词的数量大致占名词总数的75%。在多数情况下,名词属于哪个性是没有规律的,必须硬性记忆。

包括丹麦语在内的斯堪的那维亚语言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定冠词后置现象。例如,通性名词“男人”在丹麦语里是mand,“一个男人”则是en mand,其中en是通性名词的不定冠词

但若要表示“这个男人”,也就是特指的情况下,并不像英语一样有一个对应的定冠词the,而是要将不定冠词en后置,变成manden。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名词前面有形容词修饰,定冠词就不能后置,而是和英语一样要放在前面。

比如如果想要表达“这个高大的男人”(the big man),就要写成den store mand。其中den在丹麦语中大致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在此起到定冠词的结构作用。

至于中性名词,冠词的用法和通性名词完全一致,只不过以et代替en,以det代替den。

例如,中性名词“房子”在丹麦语里是hus,“一幢房子”就是et hus,“这幢房子”是huset,“这幢高大的房子”则是det store hus。

丹麦语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合成字非常多。通常词汇就按照其意义自由合成,这点和德语也非常相似。

例如单字kvindehåndboldlandsholdet的意思就是“这支国家女子手球队”,由“kvinde”、“hånd”、“bold”、“lands”、“hold”和后置定冠词“et”合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