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也分好坏,高端固态寿命很长?

如题所述

固态硬盘目前就6个主要属性,容量,缓存芯片,主控芯片,读写速度,颗粒类型,接口类型。

图片来自ZOL,侵删

这里我们先不说硬盘,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水库(一块固态硬盘),用途是存水(存数据),水坝的作用是控制水流入或流出(主控:控制数据读写),水流动时每秒流多少立方就是水流速(固态读写速度),水库周边的地质影响了这个水库以及水坝的寿命(颗粒类型)。

所以上面这一段话大多数应该就能理解了固态大致的工作原理。

主控负责读写数据,缓存用于处理临时数据,颗粒用于存储数据。

【容量大小】

关于容量没什么好说的,容量大存的数据多,容量小存的数据少,一般来讲128G的固态只允许存放一个系统和常用软件,游戏和大量数据就基本不可能了,老老实实用机械盘仓储,256g就可以非常舒服了,刨去系统占用,还有200g,基本可以满足把主要玩的游戏和所有应用以及部分数据全部放到固态里,512G的固态基本就可以全部非大型数据都在固态里处理了。当然,容量越大的固态价格也越高。要注意的是,你买到的固态通常会有缩水现象,比如256g实际到手就239g这样的,这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2018年5月:128g固态普遍350,256g固态普遍500,512g固态普遍1100


【主控芯片】

主控就是类似图书馆管理员那样,他要去书架找书,就和硬盘去颗粒里找数据一样,主控就是一个小型CPU,他的用途就是读写颗粒里面的数据,因此主控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一块固态硬盘的绝大多数,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主控会影响性能,但是不是完全就看主控,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由主控所致。主控由于涉及数据读写,通常会发热。

图片来自ZOL,侵删


【缓存颗粒】

固态硬盘在读写数据的时候并不是持续向颗粒内部读写数据,因为这样会大幅度减小颗粒寿命,而且颗粒的速度会限制固态的发挥。所以添加一个高速缓存就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你打开QQ,有人给你发了个消息,就几个字节,固态没必要这时候就把这几个字写入颗粒,它可以暂存在缓存里,等数据多了,打包后,一次写入颗粒当中,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固态的寿命,另外缓存的作用就是临时提供高速读写能力,比如你安装一个QQ,颗粒本身不是很快,如果直接往颗粒里面装就比较慢,这时候往速度更快的缓存里装,立马装完,然后和上面一样,把数据打包好,之后一次写入颗粒里。

所以说,很多固态硬盘跑分速度很快,实际上只是跑跑缓存而已,缓存用完以后,速度就变成了颗粒本身的速度,因此挑选固态的时候,学会百度,去查一查各个盘的缓存大小,一般5-10个G的缓存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读写速度】

这个就是挑选固态的重中之重了,你不用机械用固态的原因是啥?就是为了快啊,而这里的快指的就是读写速度(本质上是寻道时间变短导致的,和读写速度关系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通常我们消费者只需要关注2个速度,连续读写,随机读写(4k)。

连续读写主要涉及到单个大文件,比如一个大压缩包,一个大电影这样文件只有一个,但体积巨大的文件,因此连续读写直接决定了你拷贝压缩包,电影,转移大批量大数据的时候的速度。

4k读写主要涉及分散的小文件,比如系统,他是很多个几KB到几Mb的大量文件构成,这时候固态读写一个文件零点几秒就完成了,然后他需要立马转移去读写下一个文件,这种单个文件但却数量众多的情况,主要涉及4k读写。因为大多数软件都是连续分散的小文件,所以4k的读写速度直接决定了日常体验的流畅度。之所以那些连续读写几个G一秒的固态体验和连续读写500Mb/s的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原因就是4k能力差不多(这里根本原因是寻道时间)

seq:连续读写注:第一行SEQ代表连续读写,此项数据涉及单个大文件。第二行4K代表随机读写,此项数据涉及日常应用。第三行代表4K 64队列深度随机读写,此项数据涉及专业软件和游戏。
该图片使用的固态跑分软件为ASSD,汉化版在跑Acc.time的时候会报错,无视就好了,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我的主页,群文件里有。

这里提一句,相同型号,大容量的固态比小容量的要快,就是因为颗粒数量多了,主控能一次与更多的颗粒交互数据,等于内建raid0了,所以就会出现同样是intel760p,256的就要比128的快。

【颗粒类型】

颗粒本身就是存储数据的,因此他的寿命就是重中之重了,谁都不希望自己的数据突然间因为硬盘损坏导致丢失。另外如果缓存颗粒满了,主控就会直接与颗粒交互数据,所以颗粒类型也会影响大文件的读写速度,目前固态主要的颗粒类型有SLC,MLC,TLC。

SLC速度最快寿命最长也是最贵的,目前基本没有什么厂商会采用SLC颗粒,MLC中等,速度中等,寿命中等,TLC寿命最短,速度最慢。还有缩水到极致的QLC

也就是说无论是寿命还是速度都是这样的:SLC>MLC>TLC>QLC

过去的固态大多数都是MLC的,后来厂家为了考虑成本换成了TLC,于是乎现在MLC的固态比如三星960PRO都成了罕见极品。

TLC虽然寿命短,速度慢,但是他便宜啊,否则固态硬盘不可能从以前那64G都要四五百降低到现在300就能买到128G的了。目前的TLC都能保证100TB的写入,一般家用,每天使用6小时,也就能写入10GB左右,所以你自己算算吧,用10年以上是比较轻松的。加上目前主控算法优化,缓存机制优化,目前的TLC固态寿命也非常可观,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固态的寿命,我们需要担心的是数据稳定性与安全性。

固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掉速,用了一段时间就会掉速,而且固态存颗粒数据是不如机械硬盘安全的,所以重要数据请务必存在机械硬盘里。

这里能买到MLC最好,没有MLC我们也不必过于纠结颗粒类型,QLC也不是不能用,别放重要数据就行了。


【接口类型】

固态硬盘目前就有三种接口:SATA3,M.2(SATA3协议),M.2(NVME协议)

SATA3的理论读写速度上限是6Gbps,也就是说你的固态读写速度最高能达到750MB/s

M.2(SATA3)协议说白了就换了个接口样式的SATA3,速度和SATA3一样750MB/s

M.2(NVME)协议的速度由通道数量决定,PCIEx1,那么速度上限就是1GB/s,PCIEx2就是2GB/s,PCIEx4就是4GB/s

三星960PRO NVME固态,连续读写速度达到了近3个G每秒

而理论速度只是理论,实际上速度并不可能到这个值,一般都是80%,所以sata3接口的固态速度都是在500MB/s,而你想要破G每秒的读写就需要选择M.2同时还是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

SATA3的固态硬盘和普通机械硬盘接口一模一样,短的那个接入主板SATA接口,宽的那个接电源线。

而M.2分了2类,一类是B-KEY,这种接口说白了就是换了个形状的SATA3,速度还是普通的SATA速度。这个接口只能插M.2(SATA协议)的硬盘。

另一类是M-KEY,M-KEY支持两种协议,一个是走PCIE的NVME,一个是SATA3,而很多SATA协议的m.2固态为了能同时兼容两个口,就在固态上弄了2个豁口,这种固态只能走SATA或者PCIEX2,而那些直接走PCIEX4通道的NVME固态就只走M-KEY所以你只能看到一个豁口。

而你电脑上那个M.2接口也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他能不能支持NVME协议,有的M.2只支持SATA协议有的只支持NVME协议,有的都支持,有的不支持但是更新主板BIOS就支持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接口速度只是会不会限制你的硬盘发挥,而不是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就算你的接口速度上限是10GB/s,你的硬盘本身就1GB/s,那速度也就是1GB/s。


最后是总结

    主控决定固态性能

    不需要关注主控性能,我们直接看读写速度就好了

    连续读写涉及单个大文件,4K读写涉及分散小文件,4K对于日常使用影响最大

    SLC>MLC>TLC>QLC

    不必纠结TLC的寿命,哪怕是QLC都能用很久,但是要注意数据安全与掉速情况

    sata3接口速度上限很低,需要高速固态请选择M.2(NVME)

    M.2需要自己去查询协议内容,首先需要确认你的主板是不是支持NVME,其次还需要判断硬盘本身是不是NVME的。

    最后向大家推荐两块我常用于装机的M.2固态

    PM981,性价比极高的固态,速度非常,但是没有质保,没有质保,没有质保,也就是为了这个性能你需要抛弃质保,在不考虑质保的情况下这个盘性价比极高。如果你无论如何也要质保的话,可以考虑970EVO,缓存比PM981小一点,其余的参数一样。

    intel 760P,虽然缓存小,爆缓存速度也慢,但是应付日常完全够用,而且intel的盘出了名的耐用,价格也很实惠。还有5年质保。追求稳定的首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03
由于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这也是许多人诟病其寿命短的所在,也就是说固态硬盘是有寿命限制的,当然任何硬件产品都有这个寿命概念。
固态硬盘内部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寿命约是3000次P/E。是不是看上去寿命更短了?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但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写入量。
再来一个具体的例子,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要写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户夸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写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那么一年就有180次P/E。大家可以自行计算3000个P/E能用几年,估算一下也有长达十多年的理论寿命
第2个回答  2021-10-03
因固态,因为里面没有转动。寿命会很长的。尤其高端的寿命会更长。
第3个回答  2021-10-03
非企业级产品 不要考虑企业级的用法
目前一般非企业级固态寿命 正常用少说5年是顶得住的
如果你好奇的话 可以自己搜一下相关固态的暴力测试(反正一般人用不到这个程度)
固态实际寿命 和标称的读写量关系不大(因为基本一般用不到)反而是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固态故障或损坏 对实际寿命才有影响
第4个回答  2021-10-04
这跟颗粒类型制程还有主控有关系,SLC颗粒的固态硬盘最长寿,其次是企业级MLC颗粒,MLC颗粒制程越大寿命越长,但是通常大制程的主控技术比较老,写入速度不快,现在基本没几款在售的SLC和MLC了,主流已经是TLC或者QLC的,企业级TLC寿命也很长也能达到1.3DWPD,正常使用也是不容易坏的,但是不要选品牌太小的固态硬盘,主控也是影响使用寿命的,尤其是慧荣主控的,发热量普遍较大,不推荐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