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学习?

如题所述

1、注意力稳定性理论:必须有目的地预习
  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如果课堂上课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
  因此,要成为学霸,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地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
  课堂听重点太重要了,特别是对于N多年没踏入课堂的人来讲,集中精神听讲基本不可能,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尽管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但我对上课内容吸收非常高效,这归功于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讲解到问题内容,自然就全神贯注!
2、记忆衰退理论:必须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上面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实验又证实,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非常重要,并非复习就有效果,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
  实验给出的建议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
  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自考君个人的实践是:即时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
3、记忆编码理论:必须动手构建知识树
  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记忆效果取决于信息编码方式,“深层次”加工比“浅层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
  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而建立知识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串联、和组织!
  以年初的考试学习为例,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课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
  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
4、内隐语言理论:打破学习错觉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
  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画了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
  再比如,问自己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是囚徒困境”?心里是不是很快闪出“两个人”、“博弈”、“策略”等关键词,觉得对这个问题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来,你真的知道吗?
  在学习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我们的内隐语言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就会产生学习错觉,误以为都知道,但知识点不是孤岛,是由逻辑关系构成的,这需要外部语言去描述、串联,唯有经过外部语言检验,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
  因此,必须将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认知心理学推荐生成与测试两种办法:
  生成效应是指向同学、朋友、家人解释解释所学知识,在解释过程中,主动思考组织知识,构建出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甚至是请教别人时恍然大悟,另外做讲座之类的对掌握知识非常有用!
5、情绪绩效理论:压力是资源
  考场发挥和临场心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一刻的个人心态抵得上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苦功!
  这里涉及到情绪绩效理,即情绪唤醒水平和绩效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情绪太低或太高都会损害绩效。所以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完全没有压力或压力过高都会影响发挥。
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学习的一种
  有很多关于学习时间与效率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无效学习尤其会让人心生厌恶。
  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学习时精力都能够恢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7
1、要重视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掌握知识的规律,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捷径。学习也是需要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的走,才会比较稳;如果盲目的去追求速度或者数量,则会兼顾不得、欲速则不达。

2、要先预习,后听讲

对自感困难的学科进行课前预习是被动变主动的重要选择。预习的时候对自己看不懂的疑点、难点心中会有数,上课的时候也会比较集中注意力,破解自己心中的难题,逐渐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3要先复习,后做作业

知识是形成技巧的基础,只有知识掌握得正确,才能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复习过后更好的掌握住了知识点,也可以保证作业不会出现错误或者少出现错误,可以更加迅速的完成作业,将知识点更好的进行消化。

4、要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

没做完一种题型,就要总结一下知识点以及各种解题的方法,这样通过练习会对基础知识有一些新的认知;从而可以挺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个回答  2021-06-29
1、注意力稳定性理论:必须有目的地预习
  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如果课堂上课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
  因此,要成为学霸,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地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
  课堂听重点太重要了,特别是对于N多年没踏入课堂的人来讲,集中精神听讲基本不可能,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尽管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但我对上课内容吸收非常高效,这归功于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讲解到问题内容,自然就全神贯注!
2、记忆衰退理论:必须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上面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实验又证实,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非常重要,并非复习就有效果,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
  实验给出的建议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
  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自考君个人的实践是:即时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
3、记忆编码理论:必须动手构建知识树
  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记忆效果取决于信息编码方式,“深层次”加工比“浅层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
  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而建立知识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串联、和组织!
  以年初的考试学习为例,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课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
  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
4、内隐语言理论:打破学习错觉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
  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画了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
  再比如,问自己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是囚徒困境”?心里是不是很快闪出“两个人”、“博弈”、“策略”等关键词,觉得对这个问题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来,你真的知道吗?
  在学习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我们的内隐语言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就会产生学习错觉,误以为都知道,但知识点不是孤岛,是由逻辑关系构成的,这需要外部语言去描述、串联,唯有经过外部语言检验,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
  因此,必须将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认知心理学推荐生成与测试两种办法:
  生成效应是指向同学、朋友、家人解释解释所学知识,在解释过程中,主动思考组织知识,构建出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甚至是请教别人时恍然大悟,另外做讲座之类的对掌握知识非常有用!
5、情绪绩效理论:压力是资源
  考场发挥和临场心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一刻的个人心态抵得上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苦功!
  这里涉及到情绪绩效理,即情绪唤醒水平和绩效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情绪太低或太高都会损害绩效。所以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完全没有压力或压力过高都会影响发挥。
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学习的一种
  有很多关于学习时间与效率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无效学习尤其会让人心生厌恶。
  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学习时精力都能够恢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2-15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 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28
如果想要快速学习的话,那就应该给自己定好一个目标,每天按照目标去学习,去进行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