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如题所述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的一种美学理论,它阐述了一个追求精神上的似或形式上的似的问题。

1、“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由来

“似与不似”是作为齐白石最早代表艺术观点被提出来的。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他就明确地表达了对古人画作的自我理解,多年来,他作画以不似古人而感到自豪。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所谓“媚俗”,也就是“匠气”太重,犯了画门大忌。

前人部分画家的工匠之气,齐白石认为主要是死守所谓的传统,终日追摹,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凭空想象,并非身边自然之物,缺乏了师法自然,不强调写生,失去这一工夫,画家脱离了生活气息,艺术就是生活,没有生活的艺术将没有生命力。

2、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汉族,湖南湘潭人,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

是我国近现代书画家、书法篆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等,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等诗集,出版有三卷本《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

关于齐白石的艺术特点

1、艺术风格

齐白石的绘画在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笔墨形式的同时又锐意创新。他锤炼笔墨,大胆设色,将民间常见的大红大绿的用色习惯融入水墨,探索出了新的色墨语言,拓展了文人画的题材范围;将工细的刻画与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相结合,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2、画图结构

齐白石对点、线、面的构成极其重视,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动。

《雏鸡》一画,仅在下方五分之一处画三只小鸡,左上方五分之一处落穷款,三个点与一条线遥相呼应,把那大片空白化为有生命的空间;《莲蓬蜻蜓》中,四尺长的一条纵向线与一尺长的一条斜线的交叉,就完成了秋思的意韵,已简到不能再简,这是齐白石的奇思妙构。

3、墨色运用

齐白石保留了以墨为主的中国画特色,并以此树立形象的骨干,而对花朵、果实、鸟虫往往施以明亮的饱和的色彩,是将文人的写意花鸟画和民间泥玩具的彩绘构成了一个新的艺术综合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