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道的三种内涵

如题所述

孝之道的三种内涵是不让父母操心、能够赡养父母、建功立业。

一、不让父母操心。

《论语·为政第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说,父母爱子心切,关怀备至,唯恐孩子生病,常常为孩子的身体健康担忧。当为人父母之后,就会深深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孩子就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身体稍微出现一点状况,父母都会担惊受怕,寝食难安。

《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父母爱惜子女,甚于爱惜自己的身体,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损伤,不生疾病,以免让父母担忧。

《论语·里仁第四》也讲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不要随意到处乱跑。如果有正事要办,必须出门,一定要告知父母的去向,什么时候回来,都做些什么事情,把这些交代清楚,免得父母为我们操心。

二、能够赡养父母。

现在很多人觉得能够赡养父母,能够供给父母吃穿住用,生活无忧,就算是尽孝了,其实这只是孝道的中级层次而已。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好不容易才拉扯大,这其中付出多少心血,只有为人父母的才知道。所以奉养父母,只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还远远不够。

《论语·为政第二》:“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今天的人把供养父母生活物品,当成尽孝,但就是犬马,它也有人饲养。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和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三、 建立家业。

大孝是尊严,大孝针对家族。《论语》中孟懿子竖磨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我私下认为这是孝的最高层次建立家业是孝道的最高层次,指的是子女嫌念在父母离开人世后,继承父母的事业,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声誉。

这包括继承父母的遗志、维护家族的荣誉、传承家族的文化等。如果祖上一穷二白的,就得自力更生改变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