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周天子吗,春秋和战国时期,都听周天子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春秋和战国时期,都听周天子的吗?

诸侯国的土地最初都是来自于周的分封,像齐就是周天子封给姜太公的封地,封出去后这些诸侯国在各方面就都不归周管了,只要给周纳贡就可以,但在级别上要比周低一等。套用现在的话就叫高度自治。

春秋时期大家还是要尊周的,像春秋五霸就要尊天子以令诸侯。但还是只有一个周天子算“王”,楚王当时也称王了,但其他诸侯都把他的称王叫做“僭越”,不承认他是一个真正的王,谁要是敢称王想和周平起平坐,大家都是要共同讨伐他的。 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秦朝就是吸取了周朝的教训,才开始中央集权了。

拓展资料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有什么作用?

春秋战国之后,周天子的威信日渐衰弱,尤其是战国在诸侯眼中就是形同虚设。 春秋时期周天子真正拥有的权力有:赏赐诸侯中的霸主(只是给霸主们一个名号,做个样子,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封赏比如土地等),要求各诸侯每年交纳贡品,号召诸侯勤王战国时期:靠着给大的诸侯们封赏名号赚取诸侯们的赞助,低三下四的求诸侯们给点贡品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去了哪里

周天子原来是堂堂正正的一国之君,手里有大把的土地可以管理,也有着大把的土地可以用来赏赐。然而随着各诸侯国实力的渐渐增强,周天子的地盘越来越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真正能管的也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各诸侯国还是想着侵占一下周天子的土地,毕竟土地谁都不嫌多。所以周天子在外部是处处受气。在自己的地盘上周天过得也不舒心,芝麻大点儿的地方也需要用来封赏立功的大臣。尤为可怜的是,到了战国末期,周天子的地盘儿就剩下36个村了,成了名副其实"县长"。

春秋战国时期称王的诸侯和周天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周天子成了什么样的"天子"了?

1、关系: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先古圣王后裔、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

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2、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扩展资料:

西周诸侯的爵位:

1、公爵

西周的诸侯国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七个公爵诸侯国,其中虢国是因其开国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故被周武王封为公爵,其余六国君主之所以被封为公爵,皆因其为之前的王者之后裔。

2、侯爵

侯,是五等爵的第二级。

公、侯的封地虽然都是方百里,但公爵位尊,是王室的客,可以组建“三师”军队,有较大的独立性。

3、伯爵

伯爵遍布于王畿内外。在周天子畿内,土地无多,所以不封侯而封伯。

4、子爵、男爵

周代所封诸侯虽为五等,但从封地或所食之地看,实为三等。而公与侯、侯与伯、子与男等的差别,只是礼仪形式问题。所以经过从西周到春秋的二、三百年变化,大体上就变成了《春秋》所说的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