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国陆续称王;但周仍然是“天子”吗?

《大秦帝国》里,秦武王已经是王了;但还是想把周王请到咸阳,以便号令其他的“王”?

天子只有一个,东周时期王是最崇高的称号,只有周天子才能拥有,而如果诸侯有称王的,则表示这个诸侯国已经不承认周天子对自己的领导权了
其实在春秋时期诸侯中称王的并没有几个,这其中包括楚国,吴国,越国。而春秋五霸中最出名的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礼尊周天子都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是在名义上很尊重周天子的。到战国时期,由于秦迁九鼎,东周灭,各诸侯心中再没任何顾忌,加上少数国家已经称王,其他国家(包括七雄中尚未称王者以及宋国等强国)才陆续称王
至于你说的周天子成为什么样的天子,从平王东迁东周建立起,周天子就应经式微,东迁不久就受郑庄公欺负,所以周天子完全是没有实力,仅剩一个空架子的天子
春秋战国是由以各诸侯国君为核心的专制和以贵族政治为主的政体结构,向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以官僚为辅佐的政体结构转变的时期。
春秋前期,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原来最尊贵的名号"王",在此时虽然还作为周天子的专称,但其政令已逐渐不能越出王室的所辖之地。春秋列国在名义上还奉周天子为宗主,但实际上已经相对独立,并且逐渐建立和完善自己所辖地区内的各项政治制度,出现列国并峙的局面。然而,它们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意识,各国的君主还依照周天子的分封秩序,分别称为公、侯、伯、子、男。虽然列国国君纷纷僭越周礼,按照天子规格举办礼乐,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成为独立国家的君主,有关本国的重要事务在形式上还要向周天子请示。
春秋中期,出现强国争霸的局面,周天子表里俱失,王室不再有实质和名义上的约束力了。先后形成的霸主,取代周天子为列国的盟主。这种结盟是在不干涉列国内政的情况下形成的,列国各有主权,但又必须服从盟主的征调。这样就导致列国国君的名号除了按原来周王分封的秩序称呼之外,还要视本国势力的强弱而定。例如晋就是以侯国争为霸主,进而改称公国的。
列国相互争霸,竞相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掠夺土地为主要目的的战争更加频繁,大国吞灭小国,逐渐地摆脱血缘组织的残余,向领土国家转变。
各位诸侯是周天子的臣,但是由于皇室衰微,所以各诸侯拥兵自重,群雄割据。周天子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天子,任人摆布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30
周仍然是天子,周天子: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宗主也就是说是天下的共主,周朝后期个封地的诸侯王都争霸称王 但是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以上仅供参考,望采纳!谢谢!
第2个回答  2020-05-30
周王还是一面旗帜,终其有周都是如此。诸侯的很多征伐,称霸行为,都会打着周王的旗号,就像现在西方发动战争,喜欢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一样-------仿佛这样就变得正义了----------所以孔子特地说,春秋无义战。虽然战国随便多了,想打就打,不那么狂借旗号了,但是也并没有就此废弃周王,反正有他一个也不算多,相反谁要废了他,还会给他人借为征伐的理由。。。
第3个回答  2020-05-30
是的,战国七雄争斗,周天子虽然已经没有过去的霸业,但是名声还在
第4个回答  2020-05-30
周仍然是天子这个回答是正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