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是谁修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杭州西湖的苏堤,旧称“苏公堤”,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任杭州知州时修建的,苏堤因此而得名,这一点广为人知。但是,苏轼是在什么背景下修建苏堤的呢?这就需要从史籍记载中搜寻答案。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始终强调以农为本,兴修水利、应对水旱之灾,解决百姓温饱是为官者的重要职责,而经世致用正是历代文人追求的目标,苏轼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个一点。

苏轼(公元1037—1101年),梅州眉山人(现属四川),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在书法、散文、诗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有很多作品传世。苏轼嘉佑年间中进士,两度主政杭州,心系社稷,造福百姓,留下了很多佳话,修建苏堤就是其中一个实例。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当时,正值大旱,饥荒瘟疫并行,苏轼奏请朝廷,减免了杭州三分之一的税负,又利用朝廷赏赐的100份僧人度牒,兑换钱财从外地买米,平抑粮价,赈济灾民,这才避免了杭州百姓流离失所。

古时的杭州地处沿海,饮用水又咸又苦,很少有人在此定居。直到唐朝李泌担任刺史时,引来西湖的水,做六井,才解决了百姓吃水问题,城乡逐渐繁荣起来。唐朝诗人白居易任职杭州,疏浚西湖,将西湖之水引入运河,灌溉良田千顷。可是,西湖的菰根非常多,淤积严重,从唐朝到五代,每年都要清理。因为费钱费力,到宋代逐渐废弃,西湖随之干涸,六井也无法饮用。

西湖手绘全景图

苏轼到任后,为解决百姓疾苦,决定对西湖进行彻底治理。通过分析形势,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淤,但西湖南北长30多里,不仅工程浩繁,大量掺杂菰根的淤泥运往何处也是难题。苏轼经过现场考察,有了主意,将淤泥堆积成一道贯穿南北的长堤,既为淤泥找到了去处,又方便百姓通行,岸边清理出的土地还可以种植小麦,种植的收益能解决日后修葺、治理西湖的费用,一举多得。

于是,苏轼拿出赈灾剩余的资金,招募民夫开始施工,很快大堤修建完成,西湖重新蓄水,六井也再次启用。苏轼还安排人,在大堤上种植芙蓉、杨柳,为西湖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杭州人为了感念苏轼这一造福百姓的善举,将此堤称为“苏公堤”,传于后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