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是一种修辞方式吗?

如题所述

上一分句句尾的词语和下一分句句首的词语是相同的,这种修辞手法的名称是顶针。
顶针又称为顶真,也称为联珠、蝉联,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个句子的修辞方法。例如:李白送刘十六归山的《白云歌》:“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其中一、二句之间的“白云”,二、三句之间的“长随君”,三、四句之间的“君”,五、六句之间的“湘水”,都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
使用这个修辞手法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相等或平仄相对,但上下句的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长恨歌》)“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列子 愚公移山》)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用于议事说理,则准确、谨严、周密;用于抒情写意,则格调清新;用于状物叙事,则条理清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