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怎么划分节奏?

如题所述

《雨巷》全文节奏划分: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扩展资料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夜坐听风,昼眠听雨”,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参开资料:百度百科--《雨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