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李商隐的一生比作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你好,把李商隐的一生比作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1《无题》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寄情诗,表达了诗人的相思情,因情的缠绵悱恻,使内心充满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誓言,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青鸟的身上。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以两“难”叠加,从客观情态写道主观情态,第一个“难”是指相见的艰难,第二个难则是心中的难受之感,即将分别得痛苦。两个“难”字更突出了难舍难分的情态和作者的离别之苦。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
这就是诗人李商隐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4
无题古诗李商隐表达什么感情特点
回答于2022-09-15

表达了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1《无题》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寄情诗,表达了诗人的相思情,因情的缠绵悱恻,使内心充满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誓言,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青鸟的身上。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以两“难”叠加,从客观情态写道主观情态,第一个“难”是指相见的艰难,第二个难则是心中的难受之感,即将分别得痛苦。两个“难”字更突出了难舍难分的情态和作者的离别之苦。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
2《无题》原诗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3《无题》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4《无题》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第2个回答  2022-12-14
公元858年秋冬之交的一个晚上,偌大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光迹,划破了中原大地的夜空。

大唐王朝最后一位堪称伟大的诗人,陨落了。

诗人的名字,叫做李商隐。

他是唐朝开国二百多年以来,最有才的诗人、最深情的男人、最落魄的仕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无奈中年人。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诗人的生前好友崔珏,惊闻他的死讯后,写下了上面的千古名句,也写下了他一生坎坷与无奈的挽联。

01

公元842年,刚刚踏进而立之年的李商隐,因“书判拔萃”被选拔为“秘书省正字”。

这个官职,类似于今天国务院办公厅的一名普通秘书。虽然官阶低微,但毕竟无限贴近权力中心,才华横溢的李商隐有理由憧憬自己能够脱颖而出。

这是李商隐生平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迎来施展抱负的机会。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在安定城楼上写下的这句诗,其实是初入官场的李商隐,在向世人袒露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进而兼济天下,帮助风雨飘摇的晚唐帝国扭转乾坤;随后功成身退,过起退隐江湖的田园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老母病逝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长安,李商隐不得不回乡丁忧。古时官员丁忧,按律须在老家守孝三年。

这次意外,对于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

此时的朝堂之间,正在上演中国历史上声名煊赫的“牛李党争”。作为李党大将王茂元女婿的李商隐,因为这次丁忧错过了李党主政的黄金时期,也错过了最佳的升迁机会。

醉心于党派斗争的朝堂现实,和老母病逝的突发意外,成为了挡在李商隐面前的第一堵南墙。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居家守孝期间,李商隐写下了这首《春日寄怀》,也写下了人到中年的万般无奈。

中年人的无奈,是时间越过越快、白发越来越多的焦虑感;是抱负还未施展、意外提前到来的恐慌感。

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醒来无奈叹中年
02

公元846年,结束丁忧守孝的李商隐,回到了阔别四年的长安。

一样的是“秘书省正字”的官职,不一样的是龙椅上的皇帝,由唐武宗变成了唐宣宗。

一朝天子一朝臣。

庙堂之上李党全面败退,掌权的牛党开始对异己势力进行大规模清洗。

位卑言轻的李商隐,在高层的倾轧争斗中,一步步丧失了对于个人命运的掌控力。

从公元846年到851年的五年时间里,无奈的漂泊,成为中年李商隐的人生主题。

从长安到桂林,从盩厔到徐州,乃至最后落脚在四川梓州。

五年时间,五个地方。

一个中年男人,生命中最黄金的五年,就这样辗转奔波在大唐帝国东南西北的各个角落。

时光被蹉跎,壮志被消磨。

虽然在漂泊之间,李商隐也曾写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诗句,委婉地道出了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人,在理想和现实的落差面前,仍在倔强地做着最后的守望。

但最终的结果,也不过应了他的另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中年人的无奈,是形势比人强、命运被时代裹挟的无力,是眼睁睁地看着理想被时间打败却无法挽回的那一声叹息。

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醒来无奈叹中年
03

如果说冰冷的现实,还不足以击垮一个中年人。那么二十载友情的一朝决裂,可能就是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公元850年,已经漂泊多时的李商隐,给他的少年好友令狐绹,写了一封信。

此时的令狐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却也是牛党的中坚人物。

虽然李商隐十七岁时,便已与令狐绹相交,甚至曾长期寄居在令狐门下,但无奈两人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

政见不合、人言可畏,足以毁了二十年的交情。

《旧唐书》记载:“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其实在此之前,作为大唐王朝最有才的诗人,同时又是最落魄的仕人,李商隐就曾多次在诗歌中委婉地向令狐绹表达过求助之意。

如那首久负盛名的《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你是长安城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我是在洛阳落魄潦倒的一名离人。千万别问我近况如何,想想晚年患病、清贫凄凉的司马相如就知道了。

一句“休问”,说尽了中年李商隐内心的无奈,以及忐忑的期待。

最沉重的打击,往往来自于内部。

中年人是坚强的,外面的世界再冰冷坚硬,可能都无法摧毁他;中年人又是脆弱的,当珍藏一生的友谊和坚守的美好破碎时,整个内心世界的平衡就此瞬间崩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