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

所有往事都可以置于身外,一笔勾销,无须多想,站在镜子前,看到了自己的雪白须发,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生涯。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仿佛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

原文:

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

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8
前两句应该比较好理解,那就是过去事情的就让它过去,看开些。而后两句才是重点,特别是字”对“,看怎么理解。虽然我已是“两鬓雪”,但是你老天不也是到“秋”了吗?(用春夏秋冬来比照人的一生)。因此我觉得这里实际上表达了作者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不为(以前不顺的)命运所屈服,还想和老天抗争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我觉得是说要把事情看开,万事都是身外事不要太在意;人的一生过得很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16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
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
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