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那些事作文400字

如题所述

1:记忆中的那些事》
记忆是大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记忆,那人便只是一副空空的躯壳。儿时的时光,几乎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目光中度过,只有那么短晢的部分有奶奶相伴,虽然时间不长,记忆却非常深刻。特别是有一件事,至今让我都记忆犹新。
那时的我刚读小学三年级,爸爸妈妈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只得将我寄放在奶奶家,或许是有诸多的不习惯,在老师组织的临时考试中,由于我准备不充分,考得不是那么理想,当我把试卷拿给奶奶看,奶奶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她把我拉在一旁大声给我说:“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你什么都可以不用做,只是每天上学,这有什么好辛苦的呢?才考那么点分,要是在我们那个年代······”我实在不想再听下去了,怒气冲冲地从奶奶的手中夺过试卷,“咣”地一声把自己关在房里偷偷地哭,外面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叹气声。
第二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偏偏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所有同学都因为没带雨伞而被敞开滞留在教室内,不能回家。在一片嘈杂声中,我们几个爱玩闹的女生,聚在教室的一个角落,一个死党突然提议说:“我们来打赌,赌谁的家长先送雨伞来,”大家一致说好,但是一想起我昨天我对奶奶的态度,心里感到一阵阵后悔,正想反驳时,又有人提议了,输了的人要留下打扫清洁,我心想,打扫就打扫吧,有什么了不起的。
时间随着雨点的节奏一点一点地消逝,教室中的人也越来越少,
一种失落感在我心中弥漫, 打睹的五个同学只剩下三个人了, 算了吧, 我自己先扫了,我正准备去拿扫帚时,教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了,一位拿着雨伞的老人在门口喊着我的名字,我回头一看,哎呀, 是奶奶,真的是奶奶,泪水顿时迷糊了双眼,我一把抓住奶奶的手高 兴地对同伴说: “我赢了! 我赢了! 你们慢慢打扫吧! ” 然后背起书包, 蹦蹦跳跳地同奶奶一起走出教室。 在回家的路上, 奶奶怕我被雨淋着, 老把雨伞往我这边打,她自己的半边身子却露在伞外面,挨雨淋。我 有点不忍心: “奶奶,伞怎么老往我这遮?您看看您的身上都淋湿了, 把伞打过去些嘛! ”奶奶笑着拍拍我的头: “乖孩子,没事,你还小, 淋着可不是好玩的,我这把老骨头淋点没什么。 ”听着奶奶说着些话, 鼻子酸酸的,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雨还在“哗哗”的下,泥泞的道路顿时宽广了许多.
日月的轮回,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亦流走了太多原本属于我或不属于我的人和事,年岁的增长,让我学会了,淡看世间的悲欢离合,树的年轮,每圈都沉淀着深厚的,人的岁数积攒着,心理成熟的点滴!今年,二十了,看到了点滴眉目……
也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埋头苦思生活中遇到的琐碎的点滴,关于那些人,那些事,有的真心在祝福我,有的却从中作梗,我只能说,那年我太小,太过单纯,看不透太多,所以……
热情四放的青春年华,有着狂躁的初中故事,没想过太多,误打乱撞,却读上了高中,在过去的17年间,过一日算一日的态度,让我没能利用到更多的时间,所以在18岁的性格转换节点中,自己一度沈于在过去与现在的思考间,一度的空虚,那是个初春的雨季,见不到烈日,不管是实物还是心理上,总是悲看了时间的冷暖情长!
在这个人生的低谷,却有个傻瓜,闯进了我的世界,她……
我认为是缘分更是注定,注定了我们会在这个高三6班相遇,注定了,她是改变我的人,或许,这就是天使!烈日当头的夏天,“那小子真拽”3,6班是从高二上来新篇的一个快班,所以在进门的那刻我就发现这里很多人都是读书的料,也反省了自己的过去,是否该改变,可那念头,没对自己太多的约束,翘个二郎腿,手拿手机按着,“那小子真拽”是她对我的印象…………
长切柔直的头发,尖尖的下巴,一副奸诈的小嘴,呵呵,那妹子怪漂亮的,这是我对她的印象!
就这样,我们在这个书香满溢的3、6班中我们从上下桌间的关系开始了……
静儿是个做事读书认真刻苦,细心,整洁的女孩,带钢也带柔,心地好,随小却有着非一般的心理,为他人着想,特注重家里的一切,这个女孩,在我过去锁见过的所有人中,她还是最独特的一个……·

2: 我记忆中的那些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中的事,那我记忆中的事是什么呢?请听我说哦!
今年春节,我和姐姐以及她的朋友们在爸爸、妈妈们的带领下去泰国普吉岛旅游。第一次出国,难免非常兴奋,一群孩子在车上一直叽叽喳喳,爸爸说:“原来是带了一群麻雀出国。”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坐了四个多小时的飞机,终于在泰国普吉岛的机场降落。一下飞机,走进机场,遇到的都是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外国人。这与我的想象有点差距,我以为外国人都是蓝眼睛、白皮肤,又高又大的。后来姐姐告诉我,只有欧洲人才是蓝眼睛、白皮肤的。
普吉岛的天是那么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洁白似纱、又像棉絮。来到海边,湛蓝的海水随风起舞,放眼望去:眼底尽是一片蓝,无边无际,海天交汇处成一条蓝丝线,令人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
最喜欢跟姐姐们一起去海边玩:我们在沙滩上挖壕沟、搭城堡;在沙滩上捡贝壳,白的、黄的各种形状的都有;我还看到了珊瑚,每个触须上都是一个个小洞,像是一间间小屋子;我们还在海边玩水,打水仗。虽然我不会游泳,但是穿了救生衣也就不怕了,我们都玩得不亦乐乎,天黑了都还不愿意回家。
在那里,我认识到了学英语的重要,因为不会讲英语,爸爸、妈妈都不敢上街去买东西;在那里,我知道了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据说有一位国王是骑着大象打了个打胜仗,所以大象在泰国有很高的地位;还知道了在泰国见到男人、女人打招呼是不同的,不能说错……
虽然旅游早已经结束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真想天天沉浸在普吉岛蓝天碧海的美景中。这是我记事以来最难忘的一件事!也是最开心的一件事!
不知道行不行.

3: 我记忆中的那些事
他们永远都会是我人生中不可抹灭的风景:
虽然,故事有些黯淡、有些残缺,或许,还有些感伤;
但是,我却固执地相信,它们本来应该是优雅和尊贵。
是的,那些人,那些事,我都会好好珍藏着。一辈子。
他们都只是因为一时的叛逆、任性与无知,而使自己的人生在最美的季节划上了一道重重的黑线。说真的,令我很是痛惜:他们的青春本应该和我们一样美丽,他们的人生也本应该和我们一样精彩,可他们却让这一切都披上了灰色的外衣呀!
他,那个现身说法的少年,我已记不清他的姓和他的名了,甚至连容貌也变得格外的模糊。我只记得他是乐器演奏的指挥;只记得他用吉他为我们弹奏的《花·水·木》;还有他边弹边唱的《大城小爱》;只记得他在以身说法时说的那两个字“珍惜”,珍惜此刻自己所拥有的,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只记得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祝福你!
他,其貌不扬,文文静静地,走到舞台中央。他吹奏的是凯丽·金
的《回家》,乐声悠扬而略带着哀伤,我听得出他的颤音处理还不太到位,变调也还有些生疏。他或许练习萨克斯还不太久,跟那些专业表演的演员相比,他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技巧。或许,音乐只是他心灵倾诉的一种形式,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寄托。我们都静静地聆听着,甚至忘了在他离去时为他及时鼓掌。
这一天,这一个多小时,我什么都没有做,就是为他们默默地看着、听着:他们的受着囚禁的青春舞步,他们的带着眼泪的往事诉说,我不知道能否用多才多艺来形容他们,可我知道倘若他们没有走进这所特殊的学校,他们或许也会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倘若他们不是身陷囹圄,他们的人生舞台也许会更宽广。
当我依旧为他们感到惋惜时,却想起了管教所唐警官所说的一句话:他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那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浅薄,见识狭隘。在走进这所特殊学校的人中,有百分之六十几是小学水平,有百分之九十三点几初中没毕业。也许,他们的经历不是偶然。
从少管所报告厅出来,外面春日的阳光和煦温暖,山茶花开的正欢。我知道:此刻以后,他们依旧要在这里过他们的生活,我们也得开始下一段的旅程。
在这里,我们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只是留下我们的足迹和身影,来陪伴他们的孤单岁月。而他们给我们的那些点滴,或许有黯淡、有残缺、有感伤,但是,我知道,他们心里依然渴望阳光!
是的,那些人,那些事,不管过去多少年,我们都一定会记得!

4: 我记忆中的那些事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许多过去的事情逐渐淡忘。但奇怪的是,年少时在家乡的一些事儿,却象电影一样,经常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甚至越发的清晰。叫人怀念,让人温馨,使人感动。

采蘑菇
我的老家是在安徽安庆市长江边的一个小山村,村庄不大,一共十几户人家,人口不过百余人。我们是属于一个村下面的小队。村庄四周都是一些小山坡。以前,由于农村主要柴火就靠山柴,所以,山上大的树木很少,主要是一年一季的矮小山柴。队里为了让柴火长旺一点,所以,每年都会划出几个小山的山柴隔年才砍伐,我们那里叫隔脚柴,或者隔年柴。而这些隔脚柴就为村民提供了一道美味佳肴---蘑菇。
每年春夏之交,每有一场大雨过后,太阳一出,过一两天,在山柴的脚下就会长出一丛丛的各色蘑菇。尤其以一种绛色的蘑菇最好吃,我们称之为浆菇。因为这种蘑菇一折断,会冒出一些白色的浆液。所以,雨过天晴的时候,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很多妇女、儿童在山上拿根棍子左划拉右划拉,低头寻找。并且找的时候,据说还不能大声说话。一旦大声说话,有些蘑菇就会自动隐身掉。这个我没有考究过,只是大家都这么传说。那时农村穷,能采到一小篮子蘑菇,一家人都挺开心。
正如俗话所说的,越是美丽的东西都带刺。蘑菇中也有很多外表美丽的,但却是不能吃的。吃下去,中毒呕吐或者死亡的都有所闻。其中,有一种蘑菇叫胭脂菇,色彩非常艳丽,就象女人化妆用的胭脂。这种蘑菇很毒,吃不得。对于我们山里人来说,一般都能分得清有毒无毒。蘑菇采回家后,虽然没有猪肉,只是清炒,但是,那种味道真是鲜美。
还有一种蘑菇,类似现在市场上卖的黑木耳,我不知道是不是同类。也是雨过天晴,在一块块草地上长出的地衣,黑黑的,柔软的,我们叫皮皮菇。这种蘑菇采回家,洗一洗,拌辣椒一炒,味道真是不错。
这些都是我上大学前的事情,一晃过去快20年了。现在,我问父母:村里还有人采蘑菇吗?他们回答说:现在的山柴都没有人要,深得人都不敢进去。没有谁再上山采蘑菇了。闻听此言,我一阵失落,说不出的滋味。

钓水鱼
水鱼,我们农村习惯叫鳖。水鱼有个特点,就是喜欢钻泥。一般池塘水抽干后,表面是看不到水鱼的,只有很细心看到某块泥有个冒泡的小孔,那可能就是水鱼藏在下面。据我父母说,从古至七十年代后期,我们那里的人都不懂得去专门钓水鱼吃。只是每年春节前,为了捞鱼,把池塘的水抽干后,人们偶尔在泥里发现有水鱼,就捉回家吃。到七十年代后期,我还是读小学,那时,我们队来了一个江苏小伙子,专门钓水鱼。他一根绳子上可以系几个小钩子,每个钩子上穿一个小青蛙或者一小块猪肝。当时,我们非常好奇,经常看他钓。他一般晚上放钩子,第二天一大早去收钩子,一般都不会落空,经常是每条绳子上都有一两个水鱼。你想想,多少年代没有钓过水鱼,遇到有美味,水鱼不上钩才怪啊。
那时,他钓到水鱼后,一般一周就上县城销售一次,一般是每只五元。可想,那个人当时是发财了。
见到多了,我们也心动了。由于我们没有钩子,我们就用缝衣服的断针穿上青蛙或者猪肝,结果,一放下去,不用多少时间,就可以看到绳子被拉动。看到绳子动了,好激动,一提绳子,果然是一只只大水鱼。那个高兴劲儿,别提了!我们钓上来的,基本都是改善了伙食。天然水鱼啊,味道太鲜美了。现在都感觉咽口水。
因为当时我们都是小孩子,所以,有时我们也使点坏,偷偷去提那个人放的绳子。偶尔也能提到水鱼,提不到水鱼就偷他的钩子。由于他钩子多,放的地方多,据他自己说,他有时也弄不清楚放了多少。现在回想起来,那时钓水鱼,就象去自家菜园摘菜一样。但是,奇怪的,大人们总觉得那是不务正业的事情,所以,即使知道那个人发财了,也没有多少个人去跟他竞争。这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的人的心态吧。
现在,我问父母:还有人钓水鱼吗?父母回答说:还有水鱼?!早死光了。现在农药下得太多,青蛙,蛇,黄鳝,全死光了。

捉迷藏
在我们小时候,基本是读小学的时候,队里一般每家都有几个小孩,年龄也相差不大。一般吃完早饭,差不多九点了,大家呼一声:去学校了。于是,十几个小孩子就一起去离家几公里外的大队学校,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四、五点又回家。基本是上午下午各两节课。破旧的书包里,一般也就语文数学各一本,铅笔一支,或许还是半截。橡皮偶尔有半块,那是从旧轮胎上切下来的。那时实在是穷,但是也感觉挺纯朴。
一般是天气晴朗、晚上有月亮的的时候,下午回家的路上,大家就约好:晚上捉猫(其实就是捉迷藏)。你看,我们那时就知道躲猫猫。吃完晚饭,年纪大一点的孩子王招呼一下,大家就集中到队里的牛栏前。那时队里养着十几头大小不等的牛,有一排专门的泥巴毛房就是牛栏。孩子王分工,哪些人躲猫猫,哪些人捉猫猫,玩一会再互换。随着孩子王一声:开始!躲的人立即各找地方:牛栏里外,牛肚下,角落里。反正一般都会围着牛栏周围。看看差不多了,捉的人就分头寻找。明亮的月光下,一群孩子的身影显得特别清晰可爱。由于地方有限,往往不用几分钟就会找到。也有个别会躲藏的,找半天也找不到。这时,只有大声喊叫他们自己出来。输赢都没有什么奖罚,只有皎洁的月光下孩子们敏捷的身影和纯洁爽朗的开心笑声。
大家这样无忧无虑的玩着,一下就到晚上九、十点。那时的农村十点,似乎很晚了。于是,在村东村西,就不时响起某家大人的呼喊声:回家睡觉罗!这样,意犹未尽的孩子们只好各自回家,相约明晚再捉。
现在,我问父母:村里的小孩子们还捉猫吗?父母回答说:现在大人都出去打工,只有老人带小孩子在家。老人们都害怕小孩子有什么闪失,哪里还敢要他们晚上出来捉猫!现在一到晚上,连狗的叫声都没有(狗都被毒死吃了),不要说小孩子的叫声。
我听了,一阵唏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