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不好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多年的实践,我发现:许多高年级学生写不好作文,他们并不是缺乏生活, 而是缺乏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习作中“有米不会炊”的学生占了很高 比例,成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让这些习作困难生学会 表达,爱上习作,自然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特别关注与辅导。从学生习作看,大 致有四种不良倾向:一是编,编一些不切实际的内容,假话连篇;二是抄,抄 袭优秀作文选的作文,唬弄老师;三是背,背诵优秀作文,应付考试;四是仿, 仿照别人作文中的内容, 改头换面。 那么, 怎样帮助这类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呢? 一、授之以法,体验观察之乐 观察不细致,体验不深刻,思考不充分,文章就写不具体。只有扎实的观 察基本功,才是解决“写不具体”问题的关键。根据习作困难学生观察生活、 感受事物是粗线条的特点,采取以下策略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提高观察事物的 能力。 策略一: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生嘴上都会说观察很重要,但实际上不见得真正领会其重要性。 我就让他们练习写一个片段,从细心观察前后写的片段对比中,明确观察的重 要性。 片段:鸭子捉鱼、吃鱼。 片段一(观察前) :鸭子跳进水里,不一会儿,它就捉到了一条鱼,吃了下 去。 然后,我播放“鸭子捉鱼、吃鱼”的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睁大眼睛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观察后,经过启发,写了片段二:鸭子“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头埋入水 中,屁股朝天,不一会儿钻出水面,只见它嘴里叼着一条鱼,抖了抖身上的水 珠,仰起头,伸长脖子, “咕咚、咕咚”就把鱼吞到肚子里去了。 完成两个片段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两个片段的优劣,并寻找造 成优劣的原因,就这样让他们从自己切身经历的写作事例中,明确了观察的重 要性----只有仔细的观察,才是解决“写不具体”问题的关键。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隔三差五让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练习写片段, 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策略二:观察要细致 作文如果要生动,观察就绝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细致观察。我先告诉学 生: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实际上都要记事。记事的核心是把事情的过程写清 楚。这是动态的,要注意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并要仔细观察全过程。接着, 我播放了一个“奶奶喂中风爷爷吃面条”的录像,让他们写下来。学生写完后, 再引导重新看录像、对照,找出观察不细致之处,再进行补充完善。从而让他 们明确了一些细致观察的要领、方法。 片段一(修改前) : 奶奶打开保温瓶一看,面条还很烫,就立刻打开电风扇,扇扇凉。等面条 稍凉了一点,奶奶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团面条,绕在筷子上,喂给爷爷吃。爷爷 觉得面条还烫,奶奶忙把面条吹了吹,又小心地将面条喂给爷爷吃。看着爷爷 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奶奶笑了。后来,面渣粘在爷爷的嘴角旁了。奶奶见了, 用面巾纸,轻轻地擦去爷爷嘴角旁的面渣。 片段二(修改后) : 奶奶打开保温瓶一看,面条还很烫,就立刻打开电风扇,扇扇凉。等面条 稍凉了一点,奶奶先扶起爷爷,让爷爷半躺在病床上,再拿起筷子夹了一团面 条,绕在筷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喂给爷爷吃。只见爷爷眉头一皱,哦,还烫 啊!奶奶忙缩回手, “呼----呼----”把面条吹了吹,又伸出舌头试了试,这下 好了,不烫也不凉。奶奶又小心地将面条喂给爷爷吃。看着爷爷津津有味地吃 着面条,奶奶笑了。一口、两口……不好,面渣粘在爷爷的嘴角旁了。奶奶见 了,马上抽出一张面巾纸,轻轻地擦去爷爷嘴角旁的面渣。 学生明确了观察要细致后,我就要求有意识地进行此项练习:先选准目标, 作细致入微地观察,再写下来,对不能写具体的细节作再次观察。如:观察班 级的流行风,课间活动,体育活动,一家人饭桌上、电视机前的表现,等等。 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细致观察的习惯,自然就能把文章写具体了。 二、沐浴书香,享受阅读之乐 学生习作写不具体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语言积累。语言贫乏,不足以承载 思维,即使有了生活体验也难以顺畅地转化为有条理的文字,理应享受的成就 感也只能变成不会写、不能写、不善写了。只要我们把阅读与积累作为一种任 务,日长天久,学生的语言储备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而当学生的阅 读与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脑子里就建立起一座“语言仓库” ,习作时,它就会像 喷泉似的,喷涌而出。 为改变本习作困难学生“读”得少,不重视“积累” ,肚中无“货”这一现 状,我是这样做的: 1、运用名人名言引导明白“读”的重要意义 人往往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的重要性,才会更有热情更有兴趣去做。我是 用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引导该生明白“读”的重要意义,如“熟读唐诗三百 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阅读是作文的父亲。 …… ” 多读多见,熟能生巧,久而久之,也就融会贯通,可以拿来为己所用了。 2、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 我为他们选择的第一本书是杨红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 。这是一套非常吸 引人的书,事实也是如此,该他们对此书非常着迷。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阅 读,也慢慢地扩大了阅读的范围。 3、带着“写”的需要去阅读 有看法认为:需要是人的行动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决定因素。 以往,我们让学生积累语言,都存在着盲目性,有点放任自流之嫌。学生没有 明确的积累需要,因此,积累的积极性不高,总是为完成任务而积累。在引导 学生阅读积累的过程中,我则反其道而行之,即在每次作文前一周,向学生布 置要写的习作,让他们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带着“写”的需要 去阅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写作知识和优秀习作,将其中的优美词句、片断、警 句等摘录下来,习作时视具体情况加以运用,自然写出来的习作与以前就大不 相同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品尝到了阅读积累的甜头,也就大大地 激发了阅读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会表达,品尝成功之乐 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没有扎实的遣词造句能 力的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上就会不如人意,写出来的文章只会干巴巴的几条 筋,就像光秃秃的树干,没有繁茂的枝叶,读之味同嚼蜡。因此,我们在习作 教学过程中,就要十分注意指导遣词造句的训练,使他们习作时有“法”可依, 能写出比较具体的文章来。 1、分解动作训练 分解动作训练就是把一个动作分解为一组动作。学生写人物的动作往往过 于简单、笼统,只写最后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动作分 解训练的。以“剥花生”为例: 首先,让学生亲自剥花生,并写下来。有生这样写:我拿起花生,用牙齿 咬开,然后剥去花生壳。 我告诉他们:这样写,比较简单。如果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一组动作后, 就会具体多了。 其次,让学生再次剥花生,并要求细细的体会每一个动作。进行引导点拨 后,她这样写:我拿起花生,放在嘴边轻轻一咬, “嘎”的一声,咬破了外壳, 而后用手剥去壳,把花生仁托在手心,两只手掌并拢了搓一搓,搓去那层红色 的仁衣,再举到嘴边“呼”地一吹,仁衣飞走了,白白胖胖的花生仁留在手心 里。 第三,比较前后两次写的“剥花生”片段,进一步体会感悟:将笼统动作 细分解,确实能使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具体,更具可读性。 在学生理解了怎样分解动作后,就要求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此项训 练。训练题如:在家里的吃螺丝、擦桌子……体育课上的跑步、跳远……课间 活动的跨步、斗鸡…… 2、修辞运用训练 如果在描写时,能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就会大放 异彩。为了进行修辞运用训练,我分两步走: 第一步:找一些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典型片段,品读感悟。并配合进行专 项积累。 如:朵朵烟花,赤如红梅,粉如桃花,黄如秋菊,白如玉兰,绿如翡翠…… 它们忽而像盏盏明灯,红光闪闪,忽而像闪烁的繁星,银光熠熠……(比喻手 法的运用,写出了烟花的无比美丽。 ) 第二步:指导练习运用。 我剪辑了一幅春天草地上盛开着野花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先细 致观察,再口述。学生在讲述花的颜色时说: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有红 的……美极了。我提示: “你能用上比喻的方法将五颜六色的野花描绘得更美 吗?”经过思考,该生这样写:春天,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 花:白的如雪,黄的像金,粉的似霞,红的如火……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床花 地毯,美极了。通过这样修改,比喻的运用使各种颜色的野花跃然纸上,带给 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使文章内容写得更具体。 3、巧添修饰成分训练 巧添修饰成分就是把一句或一段描写不具体的话,巧妙地添加上一些修饰 成分,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这一点相对比较容易,我就举例子引导掌握 方法,然后提醒他们在习作时加以运用。 4、运用事实说话训练 习作困难学生往往都有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写文章喜欢用概括性的话来叙 述。他们作文中的人物,读者无法感受到人物的具体形象,而只有空泛的“特 点” 。这样写,其实是没有让事实说话,没有让人物在他所做的事情当中变得鲜 活起来,变得感人起来。针对这一点,我重点训练学生围绕某一个意思运用事 实写具体。如:给她一个概括性的句子, “奶奶视我为掌上明珠”“我是个粗心 、 的孩子”“我爱”等等,要求用事例把它写具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 、 对如何运用事实说话有了一定的领会,习作也具体多了。 5、品味欣赏训练 品味欣赏训练就是从欣赏的角度去感悟语言文字的价值及精妙的语言艺术 魅力。我要求学生经常摘抄优秀作文段落,并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体会他 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让他们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语言储备,找出不足,并 努力改进。在品味欣赏的过程中,使其逐渐领悟到语言文字的表达在一篇文章 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觉锤炼语言的意识,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使那 光秃秃的的“树干”能抽枝长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对于习作困难生,我们必 须实行差异教学策略,全方位地了解他们,准确地找到金钥匙,做到对症下药, 因人施教。只要我们根据学生习作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而又 科学地训练, 一步一个脚印, 扎实每一个训练点, 同时辅以积极的评价方式---赏识加高分,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轻松、 愉快的情绪体验,亲近习作,喜欢习作。让我们真心诚意地为习作困难生擎起 一片艳阳天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2
如何写好作文?
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供你参考.
低年级的孩子,开始多看同步作文,可以进行仿写.锻炼孩子讲故事,对写作很有裨益.
高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勤练笔.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20
给你一个三步五条,作文的基本三步:(按照这个去写,简单的东西一样可以拿高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材,确定中心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好的作文也就出现:
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龙头凤尾)
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
4: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
5:巧设布局,详略得当.
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笔
情:指感情
1.首先寻找出作文拿不到高分的原因。 2.其次总结别人高分作文的经验, 3.多看高考失误作文中的典范,总结失误经验。 4.注重积累材料,好的材料才有好的文章。 5.注意文章结构分布,议论最好正反相衬,叙述最好重点描绘一人,情节分布考虑详细。文似看山不喜平。 6.考试作文至少花10分钟审清题意,在这段时间类会出现一些题材,稍微在草纸上记录下。构思好了把作文写上去实际上有半小时足够了。许多人没时间写大多是写一段想一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14
注册或登录

作文一直写不好怎么办?

我是个初二党,不算太偏科,但是语文作文从来不知道怎么去写

别人总说多看书多看书文笔就好了,可是我总觉得对于我一点效果都都没有

8 个回答



奈若冷凝

语文作文,动漫绘画,钢琴

如果你只是漫无目的地读书当然没效果。你需要积累,如果你读了一本书,没有记住任何东西,那就是在浪费时间。以下是我写好作文的一点技巧:
1.他们说的没错,需要多读书。不仅是看,你还需要一本摘抄本来摘抄好句好词在作文里加以引用。如果可以引用文言文则更好,使文章更具有文采。
2.找好素材。若你要写物,你就要写它所拥有的精神;若你要写人,你就要写他/她有的人品。所以每当你出门的时候要留心周围是否有符合条件的素材。
3.多加修辞。比喻,排比,反问,等等修辞手法可以让你的文章更生动。
4.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详细地写出它们的特征,在这里也可以运用修辞,加了修辞会更好,并可引用好词好句或诗句和四字词语。
5.建议使用倒叙。若不擅长还是建议使用顺叙,在平时日记里多练习倒叙,等练得成熟了再用倒叙。
6.开头结尾要精彩。
加油哦!
第4个回答  2020-12-25

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词汇量不够。怎么提升词汇量呢?分门别类去读一些书。就能提高很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