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何讨厌苏东坡?

如题所述

李清照和苏东坡同为宋著名词人,但从两人的年龄和交集来看,两人并无直接的交集,但苏东坡和李清照父亲和婆家的纠葛,严格来说,因为苏东坡和王安石两派的争夺,间接给李清照的婚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转变。

苏东坡47岁时,李清照才出生,两人并无直接交集,李清照对苏东坡的厌恶之情,都来源于王安石的变法派和苏东坡为首的废法派的党争。

李清照的父亲李恪非对当时的变革持中立意见,但他因早年和苏门学士中的晁补之和张耒关系很好,因此在王安石变法派胜利,对废法派进行清算时,把李恪非列入废法派的行列。

而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因为替亲家翁李恪非求情,受到对手蔡京的挤兑,李恪非也在审查时坚持保持中立的立场,而不肯俯就变法派而被撤职归乡。

据说,苏东坡对公公赵挺之也直言批判,称其无才,是个“聚敛小人,学行无取”。

按照规定,废法派不仅牵连当事人,家人也要随之归乡,不得再逗留京城,婚假子女也不能例外。因此李清照在和赵明诚结婚两年,还在蜜月期,就随父回乡,此后,再未回到繁华的京师,也再未有过如当初一般明媚的生活。

此后,公公赵挺之因为帮亲家李恪非得罪权臣蔡京,其死后,丈夫赵明诚被夺官回乡,夫妻俩在屏乡生活了13年,这13年,无疑是艰苦的。

在李清照的诗歌中,分为截然分明的前后两期,前期的明快、诗意,和后期的悲苦愁绪,一定意义上,和苏东坡有着脱不了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3

众所周知苏东坡和李清照都是宋朝时期的名人,苏东坡是个大才子,而李清照则是个大才女。苏东坡是在北宋宋哲宗与宋徽宗时期,而李清照则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

李清照出生时苏东坡已经47岁了。李清照出生地是山东济南,而当时苏东坡则被贬到了湖北黄州。两个人似乎并没有什么交集。

在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的那年,苏东坡去世。李清照在这18年里,并没有与苏东坡见过面,当时两人在诗文中也没有提到过对方。

李清照与苏东坡毫无瓜葛,为何李清照会讨厌苏东坡呢?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进行变法,当时的党争非常激烈。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为了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也不支持以苏东坡和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但他在后来还是躺着中枪,被迫卷入到斗争的漩涡中。

李格非当时虽然是保持中立,但还是与苏门四学士中的晁补之、张耒关系比较要好,三人之间经常有来往。这就让人认为他是苏东坡的派系。

苏东坡去世后的第二年,宋朝著名的元祐党人案爆发,受到牵连的官员有一百二十人之多。当时凡是和苏门有关系的都被牵连。因此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也被躺枪。

李清照的公公是时任尚书右仆射的赵挺之,他虽然极力为亲家翁开脱,但宋徽宗一句“永不录用”,让父亲罢官返回原籍。当时就算是丞相儿媳妇的李清照也被迫跟随父亲回乡。

李清照此后夫妇分居两地,她再也没有踏入京城一步。就算是后来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丈夫与公公也因为父亲的缘故得罪了蔡京,被迫在青州乡里过着清苦的日子。

李清照下半生从她的词中充满了忧郁和哀愁,这一切或多或少都与苏东坡有关,因此李清照才会在后来所表现出来对苏东坡的讨厌。

第2个回答  2019-12-02

因为李清照写词十分注重协律,崇尚典雅,非常反对以写诗的方法来作词,而苏东坡写词却十分随性,豪放,不太注重协律,所以李清照曾经批评苏东坡写的词像诗一样,缺乏真正的词那样的韵律。当然这并不是说李清照就一定讨厌苏东坡本人,只是两大才子在作词的要求上意见不统一罢了。

李清照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作词对音律的要求十分的高,反对以作诗的方式来作词。因为诗律很宽而词律相对较窄,要求更严格,如果拿作诗的音律来填词,很多地方就没法唱了。

而苏东坡就不一样了,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他作词就不喜欢受条条框框的束缚,随意性较大,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李清照虽然认为苏东坡乃是少有的天才级大才子,但是对于写词这件事她还是不肯将就,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对苏东坡提出了批判。

李清照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名道姓的说: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什么意思呢?李清照说晏殊,欧阳修,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学问自然是大得很,随便写首词就跟在大海里舀一瓢水那么简单,但是他们所写的词却都像诗,缺乏真正的词那样的韵律,这是什么原因呢?

言下之意,李清照就是说苏东坡虽然学问高深,但是写词却不咋地,一点儿也不讲究规则,写出的词很多音律都不协调。其实李清照这么说苏东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诗只分平仄,而词还要分五音,五声,六律,发音的清,浊,轻,重等,如果音律不准,词在优美都没法唱。

正是因为李清照对写词音律的严格要求,所以他才会指名道姓的批判苏东坡。

第3个回答  2019-11-29

相差47岁:李清照与苏东坡从未谋面,为何不喜欢苏东坡?

苏东坡与李清照,一个是千古大才子,一个是千古大才女。

两人虽然是宋朝时期的文人诗人,但并无过多的交集,甚至连一面之交都没有。

47那年,苏东坡被贬至黄州时,李清照刚刚在山东济南出生。苏东坡主要活跃于宋徽宗和宋哲宗时期,李清照出名时,在北宋和南宋之间。

论年龄,两人不存在竞争或矛盾的交集等情况,但历史上李清照却曾经公开批评苏东坡不懂诗词音律……

历史上的苏东坡是个豪放派的诗人,他写的诗词豪迈奔放,不拘一格,天马行空,是一位千古难得的文学奇才。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老师晁补之,都是苏东坡的门生。小时候的李清照就被苏东坡的诗词,耳濡目染过。

论辈份,李清照即使喊苏东坡一句“师爷”也不吃亏。但后来崛起的李清照却欧阳修、苏轼、柳永做出了批评。

“至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简单的理解,苏轼等这样的大文豪学问自不用说,填词更是犹如在大海里面取水一样容易,但是,所填的词都像诗,缺乏真正的词那样的韵律。

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李清照不只是批评了苏东坡一人,而是批评了一串名人。

为何,李清照敢于挑战苏东坡等当时的名人泰斗?这里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李清照是一代词宗,文学奇才,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风格不同,李清照属婉约派,她的诗词主要以委婉动听,婉约精奇、大气纵横为主,可能不喜欢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三是李清照的父亲与公公,都曾与苏东坡在政治上有关过节,后来还因此,让李清照与家人分开,为此她或会耿耿于怀。

关于李对苏的批评,也有观点认为她是:“多有妄评诸公……”

第4个回答  2019-11-28

李清照仅仅是从技术上(现在的说法)讨论诗词韵律的要求与区别,指出苏东坡欧阳修等人的词不是特严谨,并无贬低之意。相反,苏东坡在李清照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她十分敬仰的文学前辈。也就是说,光论词,清照更工,韵律方面更合乎当时词的标准。而东坡更多用诗的方法押韵,个别词不很讲究音韵。

苏东坡和李清照都是宋朝伟大的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她和他虽然同在宋朝,但是一个祖籍山东,一个生在四川。一个在南宋成名,一个在北宋亡故。

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彼此也没有什么亲戚关系,所以李清照会是苏东坡的什么人呢?顶多会是苏东坡的粉丝吧,因为我们看她的文集就知道,只要提到苏东坡,李清照都很推崇,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尊称“苏公”、“坡翁”甚至“坡仙”。由此可见,李清照确实是拿苏东坡当文坛前辈看待的。

但是如果多读史籍,如果认认真真地八卦一番,就会发现李清照不止是苏东坡的粉丝,她和他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我们知道,李清照的爸爸叫李格非。李格非早年在京城开封教书,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叫晁补之(参见晁补之《有竹堂记》)。这个晁补之是谁?就是苏东坡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李清照其实是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的朋友(李格非)的女儿。如果论辈分,李清照应该喊苏东坡一声“爷爷”。

李对苏的批评,我认为只是就词论词,并非文人相轻。而且,苏东坡本就是豪放派,词作时有放浪形骸之处,不合词牌音律也可以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