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是一个怎样的时间?

如题所述

复杂来讲,"斩首之刑"就是刽子手用刀或斧砍下监犯的脑壳,让监犯身、首别离。这类处刑方法是谁创造的,没法考据。不过从史料来看,似乎是黄帝初创。太古时期,蚩尤北犯,黄帝在河北琢州与之决斗,活捉蚩尤。最初黄帝命人砍下蚩尤的脑壳,挂在军门之上,以威示全国。

秦朝将"斩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当前直至明与清代,皆有"斩首之刑",与"斩首"略同的就是"枭首",就是把人斩首,然后将头颅挂在木杆上示众,起到恫吓影响。此刑隋唐宋已经废弃,但明清时又拿来正法匪徒、杀人之类的重犯。"枭首"之名从何而来?有此一说是,了望时,吊挂的人头像是夜枭。

收集配图

菜市口在事先是一个地处闹市的倒丁字路口,苍生交往非常频仍,因而成了斩首示众的绝佳所在。菜市口杀人最多的一次发生于清光绪初年,有七十多名匪贼由于个人盗皇陵而被判处秋后斩首。事先避免劫囚与保持行场次序的兵勇就出动数百人,拉盖尸席的马车就有七八辆。由于斩首的是匪贼,怕余党劫刑场,听说连街道两旁的送魂酒都免了。

时候一到,监斩官手握朱笔,连连勾勒,刽子手各就各位,依顺序砍头。因监犯真实太多,刽子手又少,砍了一轮当前,刽子手也气虚手软。眼看一颗又一颗的人头落地,跪在前方等着行刑的监犯早就吓得昏死过来。

我们看许多现代的影视作品中,要斩监犯的时分根本都选在中午三刻。行刑官就座在那里等中午三刻的到来。太阳已出来了,很热的天,大汗淋漓的,然后扔进来这个监斩的牌子。刽子手再手起刀落,人头就落地了??

那为何要选在中午三刻呢?

现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候,又划为一百刻(“刻”本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零碎单元,换算比拟费事,均匀每一个时候合八又三分之一刻。每一个时候相当于今日的2小时。按地支排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从夜间11时起到清晨1时为子时,1时至3时为丑时.

以此类推。而12个时候又分为100刻。“中午”即为半夜11时至13时,而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分26秒。因而可知,“中午三刻”就相当于现在的半夜11时43分12秒。中午三刻是快要中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地方,是地面上暗影最短的时分。

这在事先人看来是一天傍边“阳气”最盛的时分。中国现代不断以为杀人是“阴事”,不管被杀的人能否咎由自取,他的幽灵老是会来胶葛作出讯断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正法有干系的职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分行刑,可以压制幽灵不敢呈现。这应该是习惯上“中午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那末,能否是现代法令规则在“中午三刻”行刑的呢?

并非云云。比方唐宋时的法令规则,每一年从立春到秋分,还有正月、蒲月、玄月,大祭奠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一个月的朔望和上上弦日、每个月的禁杀日(即每逢十、月朔、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施行极刑。而且还规则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施行极刑。

按云云规则,唐代一年里可以施行极刑的日子不到八十天。在行刑的时候上,唐代的法令明白规则,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光内(大约合今下战书一时到五时之间)行刑。并非“中午三刻”。而明清的法令只是规则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关于行刑的时候并没有明白的规则。

看累了吧,来一段笑话让你开心乐一下:

该洗头了

爱臭美的老婆把头发染成了墨绿色,想吸引老公的注意!  第一天,老公竟然没有察觉。第二天,老公依然没有发现。  一直到了第五天,老公终于发现了,盯着老婆的头发看了很久!  老婆得意的问:“怎么样?”  老公答:“你该洗头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6

午时三刻究竟是几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