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30天如何以高分申论成功上岸?

如题所述

那时的我们,面对梦想

一样青春,一样热泪盈眶

我原本没想过公务员考试,毕竟一直认为公务员是一份“爬格子”的工作,与我画图建模的日常截然不同。偶然间浏览到外交部要招建筑学专业,突然一种为国效力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毅然放弃设计院、地产公司等面试专心投入备考。

可惜命运弄人,国考申论的50+让我与外交部擦肩而过。沉静2个月之后,选调生考试让我力挽狂澜,申论成绩76.5。

从国考失败到成功上岸,真可谓“成也申论,败也申论”。

算起来,我准备申论的时间大约30天,国考15天,选调生15天。

现在回想,真是年少轻狂,凭借着自己从小还不错的语文成绩,居然只提前15天准备国考的申论。尽管后面证实方法没问题,但缺少了时间的沉淀和积累,离成功还是几分之隔。

准备选调生的15天,更是披星戴月。当时为了毕业论文,一边实习一边备考。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实习的工作日,北京的寒冬12月,早上7点蒙蒙亮,上班路途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我看关于申论的书籍和视频;

下午5点半已经天渐暗,公交车上的灯陪伴着随着颠簸写下的笔记。只有时间记得我的付出。

——写给过去的自己

希望未来的你少走一些弯路,希望在备考路上的你能感受到同行的温暖。

我将学习申论心得总结为三个部分,心态、方法和实战。

方法篇

注重积累是开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最基本的素材积累,无论怎么万能框架都不能填充出夯实的文章。素材积累来源于权威和官方的杂志。

例如半月谈,人民日报,求是等。尤其是半月谈,每期都有一个主题,能更快捷掌握重点方向。

学懂真题是王道

真题就是考试的指挥棒、指南针、航向标。认真的阅读真题的材料,体会题目的设置,这是体会怎么运用材料,体会材料需要从哪些角度去理解。

观察近10年或5年的真题,可以归纳总结出材料的主题。例如,2000年到2016年,24套国考试卷中,经济类6次,社会类9次,文化类4次,生态类4此。

这就是我们复习的方向,平时在阅读中也要注重这几大类相关材料知识的积累。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合理规划是关键

我平常对申论的复习规划分为三个模块:

1

不固定的琐碎时间

例如:早晨时听人民日报的早班车,既可积累常识和时政,又把握了最近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关注点。

晚餐时间,边看新闻联播边活动活动筋骨,公考不仅是一场智力与勤奋的比拼,更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对抗。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不能保证每天清醒状态的学习时间。

睡前浏览半月谈的公众号,积累行文模式和经典语录。这个时间是从准备考试起到考试前一天或者面试完成为止。

当然,如果你顺利上岸,作为日常工作的积累,更是行之有效。现在我上班花在地铁上的时间约35分钟,足够浏览当天的早间新闻和重要推送。

2

分题型训练的时间

这个时间主要是用于复习的初期,首先会看题型的讲解文字或视频,然后摸索着写一遍。舍不得拿国考的题目练习,毕竟一年一次的真题,绝不能轻易浪费。

我一般拿出省考真题,按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申发论述5个大类题型,(每大类又可分解为小类,比如提出对策型又分为直接提出方案和概括问题两个小类)每周专攻1个大类题型,选择性把省考联考真题中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完。

一般而言,除了最后一题,其余的题目只涉及相应的1-3则材料,所以,分解练习不会影响题目的顺序。这有利于把申论这块“大骨头”拆分成若干“小骨头”,嚼起来就会轻松一些。

3

全真模拟的时间

每周六的下午,按照考试时间14点到17点之间不受任何干扰,在规定时间内完完整整做一套申论题目。

每完成的一道题目,在旁边标记时间。这有利于完成卷子之后,自我分析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

实战篇

认真审题是基础

一是核对问题数量,一般来说每道小题是1-2个问题。

二是分析题目类型,是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还是提出对策?是写讲话稿还是编制按?

三是明确作答范围,是给定材料的1还是给定材料3-5,这就好比悟空的紧箍咒。四是看清字数要求,每道题目有字数要求,一般上下浮动不超过5%。

时间安排是根本

180分钟的考试时间内,我大约花20分钟快速阅读材料,每段(除明显无主题的段落外)尽量圈出3-5个关键词。

除大作文的4道题目(或3道),约90-100分钟。大作文60-70分钟。其中思考5-10分钟,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确定好主题,打好框架,尽量在草稿纸上写上3个分论点的重点句或首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时)。

一般800-1000字的大作文,开头200字,分论点3个(根据具体写作情况也可能是2-4个)共600-700字,结尾150-200字。

学会阅读是保障

阅读材料学会寻找关键词、主体句。什么是关键词?这跟考研英语阅读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代词,专业词,重点句强调的词,一般是主语或宾语。

这有利于一边快速理解材料的主题,一方面给答题的时候做好基础工作,就好像目录检索,在答题时写到某方面的时候,尤其是在大作文写作时,能快速回到材料中定位。

阅读材料也是整理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的过程。在勾画出的地方,可以用字母缩写表示,例如问题是WT,影响是YX。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又能明晰重点。

尊重材料是法宝

申论考试不同于写作比赛,可以随意发挥。申论考试的特点是要来源于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题的方向。

答案来源于给定材料中,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为啥?主要是不同考生的素材积累、知识构架、思维方式不同,对文章的重点把握、逻辑梳理,行文的框架搭建不同。给定材料体现主题、反映问题、包含原因、暗含影响、蕴藏对策。

阅读完材料,你就能快速辨别是讲民生、经济还是生态?

例如,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男女朋友之间,一句你在干吗,看似是一句询问,其背后的含义是“我想你了,你怎么不主动找我呢。你再不主动找我,是不是不爱我了等等,此次省略10000种心理活动”。申论也是这样,一则材料的背后实际是反映问题以及包含的原因等。

还原考场是窍门

用考试相同的方格试卷纸、备考中性笔,在周六下午2点到5点,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大学的自习室。

感受在教室安安静静,只听得到自己心跳和时钟滴答声的氛围。适应了这种肃静带来的压力感,考试时才能平常心。

严格按照国考时间来,复习时不要掉以轻心,把平时的每一次练习当考试,考试时不要过度焦虑,把最终的考试当平时的练习。

心态篇

可能是女生特有的细腻,我始终认为心态是基础。一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原本一个月的备考时间对没有任何公考基础的理科生是很仓促的,同时还肩负着论文写作的压力和各种面试机会的诱惑。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外交部三个字就像定海神针,让我在压力的海洋里不断向岸边前行。

另一方面要不急不躁,学会排解压力,理智对待。

在备考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患得患失的状态。总会想,万一没考上怎么办?对不起自己的付出,对不起爸妈的期待?因为这些压力和焦虑,我时而在桌前面壁发呆放空,时而在床上躺大字思考人生。

突然我醒悟了,最没用的是把时间用来焦虑未知的明天,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触摸得到的今天。与其把宝贵的时间用来惴惴不安,不如多做题目、多记素材让人来得踏实。

还记得,临考前压力的最高点,我特意化了妆(请忽略在家备考中一个满脸憔悴工科女的形象),给自己放个假,到街上走一走,去饭店吃顿大餐,缓解压力。

公考是一场与自己抗衡的旅途,不是敲锣打鼓、欢声笑语就可以顺利通关。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

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持之以恒去实践。

从一字一句积累开始,从一文一题开始,一步一步走向岸边。

学习更多过来人的备考经验

你应该认真研读《苏北时政评论》

半月谈出品《苏北时政评论》

著名评论家苏北编著!

评论写作高境界

国考、省考申论80+,高考重点参考范文!

你能得到哪些提升?

看听写,三位一体

学时评灵魂思维

参透过现象看本质

会高境界评论写作

第一步,看书

30篇苏北时评精析,每篇行文结构为

1、评论主文

苏北思想直接体现

思想深刻,观点读到,一针见血

引证史实,指斥时弊

明晰透辟,排比句式气势磅礴

2、评论逻辑

苏北提取写时评的思维导图

帮你梳理时评思路,宏观掌握时评框架

3、延伸阅读

苏北提取时评关键词

链接与其相关国家大正方针、

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时事热点

第二步,听谈解

10节苏北时评精讲

1、直观感受苏北的时评激情

2、旁征博引,引证举例,分析观点产生过程

3、从时事本质出发,解读对其深刻领悟

4、细致讲解针对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

5、讲解出彩用词的使用依据

第三步,写字

12篇苏北时评楷书字帖临摹精练

1、长期坚持,规范工整字体,

沉下心悟得深记得牢

2、申论至少提10分

购书

1、复制信息?89bB09FrviK?后打开手淘

2、淘宝天猫搜半月谈旗舰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