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有哪些值得阅读的推荐书籍?

适合刚学习写作的朋友阅读的写作书籍。

给大家着重推荐三本书:

①《写作这回事》——斯蒂芬 · 金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那么我提一部电影你肯定会知道——《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就是他的作品。他的书我花了4个小时才看完,全篇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十分适合对写作这一领域零基础的小白阅读。

这本书从作者的生平谈起,从小讲到大,细腻地展示了作者写作生涯的全过程,以及作家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对于想要从事文学这一块的普通民众来说起到了很好的展示作用。

文中的干货也比较多,写作技巧涉及的面很广,但是并不是特别深入,这对新手养成一个初步的写作习惯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强烈推荐这一本书。

②《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娜塔莉·戈德堡

这是一本令我相见恨晚的书,作者娜姐是诗人、画家、作家、书写教练等,已出版作品14部,结合禅修和书写开办写作班三十余年,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这本书的文章结构非常适宜阅读,都是由五、六百字的小短篇组成,语言也特别朴实俏皮,让人读了感到十分亲切。

由于作者是写作教练出身,文中涉及的方法更具参考价值和可实践性,内容上有很多干货,我做笔记写了好几千字,并且都是拿来即用,十分上手。因此,作为一本经典读物推荐给刚刚入门的新手小白。

③《文心》叶圣陶/夏沔尊

这本书是民国时期给初中生看的写作读物,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其内容对现在很多人都具有很大价值。文章通过讲述故事将一个又一个写作的技巧和注意点结合起来,内容涉猎广泛,小说、散文、议论文等写作方法和技巧都有讨论。

书中所传授的写作方法稍微加深了一步,需要花费大家一定时间去理解,并且还要运用,对已经入门的写作者起到了指明写作方向的作用。

这本书也是我逢人便推的经典读物,写作新手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4

专门针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书籍,之前读了一本书,是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这本书虽无意于手把手教你如何写作,而更多的是通过分析现当代作家的出色手笔,带你领略文中的美好风景,让你扩大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

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对于写作,也有所裨益。

稍稍给有兴趣的朋友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作者也是通过和我们一起细细品味文章大家的杰作,从而让我们窥见别有洞天的景致。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谈到的一个观点“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

这个观点对于当下来说,特别地适用。众多网络创作平台的诞生,内容运营已经成为所有营销的基础,会写文字的人群特别能得到青睐,也更能成立个人品牌。

作者对于能够被阅读的文章提出了“四有”观点,分别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首先,是有趣。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可见有趣是多么难得。

而有趣首先便是通过幽默诙谐、促狭逗逼的文字展现的。关于这一点,作者特别强调,文字的有趣并非不严肃,所谓“严肃文学”是指意旨的严肃,并非笔法的严肃,我们依旧可以通过有趣的文笔表达严肃的课题。

其次,是有用

这个在当下的写作热潮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总会对一些文章觉得作者纯粹是在“自嗨”,其实说的就是作者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忘了与读者的连接。读者看完作者的文章之后,感觉作者表达得唾沫横飞,激情飞扬,但就是对自己没啥关系。

很多人会陷进这样的“自嗨”情绪里而不自知,我们的输出,是想要引起一种共鸣,或者说帮读者发泄类似的情绪,或者是给读者带来解决的办法。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收到欢迎而起到更大的价值。

再者,便是有料

作者把“有料”总结为:哪怕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都十分高超的人,只要没在你的处境当中就很难编造出的那些细节,才是合格的“料”。

所有大家都能想象得到的情节,都不是料,而只有你挖掘出你生活中独特的细节,让观者耳目一新或者有所触动的,才是料。

当时我在《开讲啦》节目里看到曹文轩举的一个例子,一个学生特别喜欢洗碗,后来才知道在那个饥馑贫困的年代,护手的膏霜买不起,洗碗是唯一让她的双手能感受到油润的劳动。

这样的细节,就是作者说的,没在你的处境很难编造的细节,这才是优秀的料!

最后是,有力。

有力从两方面来谈,一是审美的力度,二是情感的力度。

审美的力度在于美,这从我们烟波浩渺的古诗词可以充分领略到,那种文字的美,那种语言的美,恐怕再过两千年都难以企及。

其次,便是情感的力度。作者说,如果你对什么东西有强烈的爱憎,或者对莫一方面非常敏感,或者狂喜过,崩溃过,心如死灰过,这都是写作的资源库,一定要在文章中展露出来 ,这是你身为写作者的一种义务。

说实在,对作者这个观点真的太赞同了!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表达,只有情感足够丰沛,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人类所有的感受,其实都是能够共情的。

本书还谈论到其他很多方面,以上内容只是书中的冰山一角,作者善于从文章大家中抽取精华与读者共享,从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写作中。

第2个回答  2018-05-28

我在提高写作方面阅读过几本书,向大家推荐其中的两本:

一本是《成为作家》,作者是在纽约做编辑的布兰德,这本书从1934年出版后,风行美国文学界80余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这本书作为一本工具书提供了一些参考,比如早起写作,固定写作时间,保持心灵的敏感性等等。除了本书提到的,我认为好的文字是有灵性的,是写作者天赋秉性呈现的涓涓细流,可遇而不可求,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才作家”吧。

我喜欢不拖泥带水的叙述,贴近生活,用普通的字传达生活的感悟。其实这是最难的,在文字中体现“真”,不造作,就好像对面聊天的朋友,聊到兴头上,喝一杯小烧,抹两把眼泪,露出尴尬的笑容。你呈现的都不是秘密,总有人会看懂,即使这样的人凤毛麟角。

还是要相信自己,把自己表达清楚,就是成功了大半。毕竟,能让自己写的痛快的,也只有自己了。

另一本书是《30天写一本小说》,作者是作家兼写作教练巴蒂。当时我很想写小说,所以买了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如何给自己定计划,并按部就班,风雨无阻的每天完成既定的写作字数的做法。看似艰难的小说,在初始阶段毫无章法和框架,作者则认为即便如此也不要担心,因为写的过程思路在不断梳理,也只有写出来,才能看到自己的文字的潜力。

其中他还指导大家在公开的私人账号公布写作的讯息,以此给自己一个不得不写的理由,还有结伴写作,互相监督,定期和不相关的人讨论写作内容,丰富小说的细节,灵感往往来自于大家不经心的一句话。

作者:Rue,十年亲子博客书写者,公众号:平白书(ID:pingbaishu)。

第3个回答  2018-05-28

‍‍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大家好,我是说书人&书法爱好者,聪聪。

在现在自媒体时代,说到写作,如何写作,可能大家,第一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可以去报一个讲写作的在线课程就够了,但是往往我们听了这些课程后,可还是写不好一篇文章。但是我觉得今天这本书的话,就会告诉我们,关于写作的方法,从以前到现代,其实一直没变。

一拿到叶圣陶老师的这本书《怎样写作》,你会感觉和现在的很多书籍完全不一样,首先没有腰封,然后,比说封面除了书名以外,没有其他一些副标题,然后书的背面也没有什么某某的推荐,我觉得就是突然感觉很清新。封面插图是选用的丰子恺老师的漫画作品。

我觉得单从封面来看的话,其实我就认为这本书的话其实是更真实的向我们讲解该如何写作,或者说真正的写作一篇文章是怎么样的,更纯粹的一本教你怎样写作的书籍。

关于《怎样写作》这本书,我会重点选择两个点来给大家来讲述。

第一点,拿起笔来之前——在开始写作之前要准备什么?

叶圣陶老师说:“写文章这件事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功夫”

这里叶圣陶老师总结了三点

1、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我们平时在写记叙文章的时候,里面的内容不都是我们亲眼见到,认识到的事物么?别人觉得我的文章写的好,不也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才下决定么?

2、要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比如我们在文章阐明一些道理,表达一些主张,这些都是我们依靠推理下判断。

那么讲到这两点后,叶老师还总结了一下:“所有社会实践,全都是写文章的准备功夫,没有社会实践,那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写的呢?”

3、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什么叫做正确的语言习惯?比如,我们在说吃饭喝水的时候都会说吃饭喝水,但我们绝不可能说饭吃水喝。比如我们想表达我佩服你,但我们肯定就会说我佩服你,不能说你佩服我,对吧?其实从以上例子来看的话,其实我们知道,语言的规律其实不是什么深奥奇妙的东西,它其实就是我们约定俗成的一些说法,就我们人人在用,天天都在用。但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甚至有时候当我们犯错还不以为然。所以叶圣陶老师建议我们最好读读书,我认为就是多学习一些语法知识,多看一些优秀书籍或者文章(特别是文学大师的书籍,比如莫言、叶圣陶、余秋雨)

 第二点,文章“上口”与“入耳”

对于我来说,我的理解是把文章读起来通顺就叫“上口”,听文章时觉得句子通顺,词语使用恰当,就是“入耳”了。但本书中阐述的更全面和具体,书中讲到:文章要在平常说话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无论是用修辞手段或者描写技巧,考虑用简练短句还是繁复的长句,总之抓紧一点,是不是符合平常说话的习惯,而且不是生搬硬造的。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篇文章就算听起来“入耳”,说起来“上口”。

其实本书还有讲了很多关于写作的技巧,大家可以翻开书仔细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