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时孔子立坛场的典故是什么

如题所述

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曲阜祖庙筑坛,球植杏树,遂以“杏坛”名子。
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兼收并蓄。这一天,孔家小院热闹非常,孔子带领一群青少年垒土筑坛,并移来一棵小银杏树栽在坛边。孔子抚摸着银杏树说:“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 此后,孔子每日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
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满意地对人说过:“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孔子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就拿言语科的高材生宰我来说吧,刚开始,宰我是孔门下的一个比较不用功的学生。有一天,宰我白天睡觉,被孔子知道了,他当面责备宰我:“烂了的木头,是不能雕东西的;粪土的墙壁,是不能刷上白粉的。”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宰我改正了缺点,勤奋读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