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理解的素材

如题所述

决胜2012高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
作文素材分类积累
1、 挫折观点
1、挫折在人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一遇到挫折就气馁.
2、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挫折之后一蹶不振.
3、对待挫折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由失败走向成功.
4、即使身处顺境之中,也要居安思危,随时准备经受挫折.
名言
1、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夏衍
2、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谚语.
3、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法]巴尔扎克
4、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
——[法]伏尔泰
5、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美]爱默生
6、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德]贝多芬
经典素材
\x091、挫折挡不住强者(张海迪立志成才)
\x09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
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2、 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
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
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
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
敬那个诽谤者.
  3、逆境奋争,苦中寻乐(高士其苦斗病魔)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
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
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
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4、苦难也是一笔财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
  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5、经历挫折,更能发愤(贝利与记者)
 
 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
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面对挫折决不气馁(爱迪生不被火灾吓倒)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
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
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7、能屈能伸是俊杰(卧薪尝胆的勾践)
 
 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只好“审辞厚礼”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
当马夫.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得以被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训练.最后他率精
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8、以乐观打败挫折(牛顿等人面对挫折)
  古今中外,因为有极强烈而有效的乐
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Harvey
)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Bell
)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Wrigt
)初用苦工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
而为世人所称道.
  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糊涂、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2、创新
观点1、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
2、创新能推动历史的前进.
3、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
4、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5、新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毕竟要替代旧事物.
名言
1、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3、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4、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德]歌德
5、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英]莎士比亚
经典素材
1、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
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
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2、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
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
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3、创新让人们不断靠近真理(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哥白尼在《天
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
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
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
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4、 保守是创新最大的障碍(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
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
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
毫的成就.
 5、 创新即是表现个性(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
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
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
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6、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四十七、一只猫的非常死亡2006年3月份,当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子踩死猫的全过程在网络上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引起了数万网民强烈的义愤和声讨。从图片上看,杀猫者是一位时髦女郎,并且毫不在乎地面对镜头。残忍杀猫的场景由一组图片组成。大致顺序是,先是一位时髦的中年妇女微笑着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猫,场面温馨,接着该妇女将小猫放到地上轻柔抚摩,接着她用尖尖的高跟凉鞋鞋跟踩进小猫的嘴巴和眼睛,小猫吃惊绝望地回头,最后小猫的脑袋被踩碎死去,中年妇女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每天都有许多动物死去,有的死于人为,有的死于自然,有的死于意外,然而,从没有一只猫的死亡像这次一样激起了人们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死于一双高跟鞋。这次的“踩猫事件”对我们的爱心的确是一次巨大的拷问。【温馨提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体贴,那么人与动物之间呢?运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对比手法来凸显某些人爱心的缺失:画面前后氛围的对比,中年妇女时髦的穿着与她行为的对比,妇女的狠心与猫的吃惊绝望的对比。当然,你也可以从这只猫的视角来切入,以猫眼来看待人类的这种行径。这则材料适用于“尊重生命”、“爱心”、“换位思考”、“唤醒良知”、“宠物”、“心灵的距离”等话题。四十八、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王。一次他得到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妃子叫褒姒,她虽然很美丽,但却冷如冰山,不苟言笑,因而显得有些美中不足。周幽王为此而大伤脑筋,一个佞臣献上一计,说用点燃烽火台的狼烟可以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依计而行,各大诸侯一见到烽火台上的狼烟以为有外敌入侵,便纷纷带着兵马赶到镐京。只见周幽王陪着褒姒在台上悠然饮酒作乐,而台上的褒姒看到各诸侯受骗的狼狈相,觉得十分有趣,禁不住微微一笑,顿时令周幽王为之销魂。各诸侯这才知道被周幽王戏弄了,垂头丧气地带兵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周幽王又一次点燃烽火台博取褒姒一笑。各大诸候又一次率军急忙赶来,等待他们的是周幽王的又一次嘲弄。后来,当真的强敌攻入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各诸侯以为又是周幽王戏弄他们,便置之不理。于是整个周朝便毁在了周幽王不尊重诸侯之上。这就是着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温馨提示】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证明“懂得尊重便会得到尊重的回报,不懂得尊重,往往会受到无情的报复”这样的观点。运用时既要点明周幽王只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而肆意戏弄各诸侯的举动,也要说明正因他的不尊重而导致西周灭亡的严重后果。有些人把西周的灭亡归咎于褒姒,你也可以站在褒姒的立场上去质疑人们的这种看法。这则材料适用于“守信”、“轻与重”、“报答”、“乐趣”、“善待他人”、“微笑”等话题。四十九、麻雀和红襟鸟的奶油皮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英国送奶公司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瓶,既不用盖子,也不用封口,因此,麻雀和红襟鸟可以很容易地喝到凝固在奶瓶上层的奶油皮。后来,牛奶公司把奶瓶口用锡箔纸封起来,想防止鸟儿偷食。没想到,20年后,英国的麻雀都学会了用嘴把奶瓶的锡箔纸啄开,继续吃它们喜爱的奶油皮。然而,同样是20年,红襟鸟却一直没学会这种方法,自然它们也没有美味的奶油皮可吃了。这种现象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兴趣,他们对这两种鸟儿进行研究,从解剖的结果看,它们的生理结构没有很大区别,但为什么这两种鸟在进化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麻雀是群居的鸟类,常常一起行动,当某只麻雀发现了啄破锡皮纸的方法,就可以教会别的麻雀。而红襟鸟则喜独居,它们圈地为主,沟通仅止于求偶和对于侵犯者的驱逐,因此,就算有某只红襟鸟发现锡箔纸可以啄破,其他的鸟儿也无法知晓。8【温馨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证明“有沟通才能共同进步”这样的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以拟人手法来编撰麻雀和红襟鸟之间的故事,写成一篇童话;也可以用这两种鸟来喻指我们社会中的某些人、某些现象,以此来揭示道理。这则材料适用于“沟通”、“传承”、“适应”、“习惯”、“交往”、“求知”、“学习”等话题。五十、北大女生刘默涵刘默涵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03级的本科生。她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多病,所以刘默涵从小就肩负着生活的重担。她学习努力刻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于2003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大学里,除以自己的刻苦用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外,她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不仅为自己筹足学费和生活费,还可支持家庭的开销。为帮助其他的“寒门学子”,她于假期举学习讲座和辅导班,自筹资金一万余元,在家乡河北省无极县设立了“默涵助学金”,至今已帮助了数十名贫困学生。她说,我所给贫困孩子们经济上的帮助很有限,而重要的是,这会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并不孤独。我还希望通过这个行动告诉家境贫寒的弟弟妹妹们,他们的今天就是默涵的昨天。只要努力,他们就能像今天的我一样,过上有希望的生活。【温馨提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要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的帮助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满怀爱心地伸出援助之手。运用这则材料时,我们要看到默涵是在克服自身困难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人的,也要看到默涵给人的帮助不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这则材料适用于“感恩”、“自立”、“奋斗”、“回报”、“爱心”、“温暖”、“帮助”、“人生价值”等话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