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城墙导游词,急!!!!

如题所述

各位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徽省,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萍,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会用我的真诚去服务各位,用我的笑容去感染大家,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愉快。 今天,小王要带大家穿越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去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淳朴的民风。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在安徽中部八公山下淮河南岸有座美丽的古城,这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远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的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都曾建都于此。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这里拥有闻名中外的安丰塘、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珍宝汇聚的楚文化博物馆,全县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全县文物古迹160余处,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前方就是寿县古城了,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壮观雄伟的古城墙,寿县古城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城垣的修筑。现存的城墙是北宋熙宁年间修建的,整个城墙呈方形,周长有7147米,高有7米多,城墙基以块石圈切,中间用黏土夯实,外面再贴一层特大青砖,这还不够,在砖石的缝隙,人们用桐油,糯米汁拌石灰浆加以填满。这样高质量的工程让寿县在历史上享有“打不坏的寿州城”之说法。寿县城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分别是东门宾阳门,北门靖淮门,西门定湖门,和我们面前的南门通淝门。现在我们去保存最好的东门宾阳门去看一看吧。 东门名宾阳,意思是东门每天第一个迎接的嘉宾是万物景仰的太阳。走进城门我们能看到它里面还有一个瓮城。什么叫瓮城呢?据说取自瓮中捉鳖之意,在城门外再修一座小城垣,构成两道城门。用来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我们寿县的瓮城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仔细看应该发现了,翁城的内外门并不在同一条轴线上,大家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告诉大家,这样安排是有其特殊用意的,一来当敌人攻入瓮城后,易在短时迷失方向,便于城墙上的守兵乘机围攻。更重要的一点,寿县地处淝水入淮口,地势低洼,四面临水,据寿州志记载,自宋到清,寿县总计发生水灾80多次。面对如此严峻的洪涝威胁,必须做好防洪工作。而内外门位置偏离正起到了防洪的功能,当来势凶猛的洪峰冲破外门进入瓮城后,水流受挫,由直线冲击转为瓮城漩涡,减轻了洪水对瓮城内门的压力。如此精巧的设计,可见古人的良苦用心。门口的东淝河就是过去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东晋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胜了貌似强大的前秦,取得了胜利。并留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 参观完古城墙,我们再到寿县博物馆看一看,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在安徽省的地位仅次于合肥的省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隔街相望。寿县博物馆以收藏寿县本土的历史文物为主,上自新时期时代,下至近现代,各类藏品多达80000多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2件,二级文物163件套。下面我们就走进寿县博物馆,去感受一下寿县城博大精深的历史。我将向大家展示寿县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
大家这边请,这是我馆的第一件镇馆之宝——越王者旨于赐剑,它是战国时期越国的青铜兵器。1996年1月出土,剑由剑身、剑格、剑柄和剑首四部分组成。喇叭状剑首,柄上有两道箍,其上用绿松石镶嵌出精美的勾连云纹。在剑格的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极富美感的空心鸟篆铭文:“越王者旨于赐”。剑身通长54.5,宽3.5至4.6厘米。“卧薪尝胆”这个历史典故可谓家喻户晓,这把剑就是越王勾践他儿子的剑,后来被转赠于蔡国,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当时寿春是蔡国的国都,这把剑也光荣的见证了这段历史。 下面这个展厅为楚都寿春,楚国给寿春留下了大量的珍品,珍品中的代表作就是这边我馆的第二件镇馆之宝——楚金币。我馆收藏的楚金币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总重量达41斤,大大小小竟有200多块,为全国之最;二是种类全,有郢爰、卢金等,它每块的重量都控制在250克到280克之间,用起来也是十分方便的,把他切割下来放在后面的天平上,用砝码等量来使用,这种钱币都是过去在皇宫内所使用的钱币,所以又通称为上币,而且它每一克的含金量都在98%以上。 这是我馆的第三件镇馆之宝——金棺, 大家看,它不光工艺精细,造型讲究,而且上面还雕刻着精美的牡丹图案。金棺重91.5克,纯金制造,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这是1977年拆除报恩寺内一座塔时在地宫里发现的。当时两平方米不到的地宫中间放着一个石匣子,石匣子里面奇迹般地放有一件银棺。在考古人员打开银棺之后,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口金棺。同时更让考古人员觉得神奇的是,金棺里居然装满了舍利子。但是关于这些舍利,没有更多的记载,它是哪位高僧留下的,目前也无从知晓。 走出寿县博物馆,我们今天的寿县之旅就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的一路配合和理解,如果小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再次感谢大家。最后祝各位在今后的生活里,六六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8
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