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如题所述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化体系活动中持有的清醒认识和理性态度
  我们倡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在文化体系的活动中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文化自觉,指的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觉悟,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自觉的行动,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以及对文化建设的引领,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对世界各种文化的判断与吸收,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汲取,对当代文化的定位与创建,也就是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超越。其特点有三:一是对文化价值认知的深刻性。文化既决定经济的目标,又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交往方式,聚合成巨大的精神动力来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调控社会发展的状态,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列车不断勇往直前。二是对文化发展规律把握的自觉性。这种文化自觉不仅需要满腔的热情,还要有理性的认知,即对特殊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始终不渝地按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科学组织实施,避免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三是对文化建设历史责任担当的主动性。主动、强烈的文化担当,是一个政党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所谓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也就是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特质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其特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尊崇与自豪感。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基,也有其内在的“基因”和元素,因而成为其薪火传承的精神命脉。二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改造的勇气与魄力。这种吸收借鉴决不仅是单纯的“物理嫁接”,而必须是有机的“化学反应”,最终在于转化再造,强基固本;三是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的崇敬感与自信心。这一自信既来自于历史的辉煌,又来自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更来自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这是社会的期待,历史的必然。在当今的条件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委实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决条件和思想基础。
  首先,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处在社会发展进步战略的轴心位置,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发展战略都应围绕文化这个轴心而展开。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犹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能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无疑成为激发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创造热情,形成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将在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文化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格局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中国软实力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命力、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也包括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种模式,它为并将继续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再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以文化的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崇高标尺。由于它以向往高尚和追求文明为宗旨,以文化主体自身的强壮和武装为特征,因此必然会成为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思想基础与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程度。因此,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关系这文化自身的振兴与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振兴和发达,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谈不上有真正美好的生活;我们讲改善民生,如果不改善文化条件与环境,那么这种改善必定是粗鄙的、浅层的和片面的;我们讲幸福指数,如果没有文化这个举足轻重的重要元素,那么这种幸福指数也就可能是失去内在特质的低层次的生存指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境界
  第一,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信仰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我们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心骨与指南针。我们只有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才能在文化上一步一步走向强大、走向主动、走向先进。只有在各个领域多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声音,才能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认识成果。它从创立那天起,就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一方面,它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注入了不竭动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才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才获得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开阔了视野,真正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空前解放。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中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导和科学指南,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进而不断强化和巩固其指导地位。这样,才能确保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需要的理论武装和正确方向。
  第二,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化积淀,有着非常丰硕的文化成果积累,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其本身就具有不断扬弃自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和风范。它的发展也必然积淀着全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也内在地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文化发展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即以客观的姿态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肯定和坚守,以开放的胸怀对外来文化的甄别与吸纳,即是“掌握着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根基。
  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样,西方先进文化也是西方民族的智慧和结晶,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西方文化中蕴涵的科学精神、民主理念、法治精神、理性精神以及制度文化等,是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也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精神颗粒和因子。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对待西方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批判自主地吸收外来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度文化自觉与自信,尤其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进而坚定我们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做到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吸收外来的文化成果,着眼未来的文化发展。
  第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进入新境界。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伟大民族。这种自觉和自信是基于我们拥有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光辉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就来自于这种自信和包容,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创造出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灿烂文化,本身就是这种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自觉与自信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历史财富与资本。
  纵观当代中国文化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文化问题上的高度自觉与自信,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势和法宝,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其显著的特征和最强大的内在动力。在整个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尤其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进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历久弥新、永不衰竭的精神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9
看浙大郑强教授的演讲,那个不得了,可以洗脑!
第2个回答  2015-10-09
多读书追答

多看报

第3个回答  2015-10-09
学文化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