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各个朝代区别很大,总结如下:

一、 周秦两汉时期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⑷莼?⒚廊恕?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叡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倢??又卸???海? 

容华视真二千石俸;  

美人视比二千石俸;  

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 

南北朝时期,妃嫔称号世有增减。  

(1)南朝  

(a)宋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4)北朝  

(a)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史料不详。 

在民间传说中,谈到皇帝的家庭生活时,经常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或者说三千粉黛。总之,皇帝是妻妾众多。这些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皇帝是封建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表现在各个方面,对异性随心所欲的大量占有,就是这种权威的一种表现。为了满足皇帝无止境的私欲,同时也为了子嗣众多,便于挑选皇位的继承者,于是,一套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后妃制度就逐渐确立和健全起来。 

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周朝时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妻妾的数量相当惊人,为后代帝王开创了恶例。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相继称王,他们都以天子自居,在后妃制度上自然也要仿效天子。事实上,他们拥有异性的数量早已超过了周天子。孟子说,当时大人“侍妾数百”,管子说“齐襄公陈妾数千”。秦汉以后,除皇后仅一人外(某个朝代的并后现象除外),总的趋势是妃嫔的级别增多,宫女的数量增大。秦统一六国以后,改天子为皇帝,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后宫,正妻称为皇后。除皇后以外,秦始皇把他的妃嫔分为七个级别,即: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此外还有上千的宫女。 

汉初因刘邦起自民间,对于皇家的礼仪体制,并不十分重视,后宫也没有一定的制度。至武帝时,他好大喜功,追求声色之乐, 

除皇后一人外,妃嫔增至十四级。依次为:昭仪、婕妤、蛾子、容华、充衣、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五官、顺常,第十四级名号较多,如舞渭、娱灵、保林等。另外还有所谓“家人子”、“待诏掖庭”之类的侍妾宫人,数量几千人。她们地位低下,要随时为皇帝淫乐纵欲,献出自己的身体。如生有子女,地位可以上升,如有幸而受到皇帝宠爱,还可以升为正式妃嫔。她们很有些像“红楼梦”中的平儿。说她是丫头吧,她又有妾的名分,说她是正式的妾吧,她又不同于赵姨娘之类的人。王莽改制,规定贵妾之类为一百二十人。其后历代即以此为妃嫔的常数。光武中兴,后宫称号只有皇后、贵人、美人三等。简化了前代后宫品级太多之弊。后汉的后妃比较知礼遵法,很少失德败行。 

三国时魏国在皇后之下,分妃嫔为五级,到太和元年(公元二七七年一,增至十二级。晋武帝灭吴以后,把孙皓后宫数千人,掖庭数万人,全部纳为已有。 

北魏道武帝开始设立中官,其余妃嫔称夫人,没有定数。孝文改革,恢复古代一百二十人编制。以后直至隋唐都无大变化。当然,无论北魏还是隋唐,这只是名义上的规定,其实际数字则远不止此。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他统一全国以后,因为惧怕其妻独孤皇后,不敢招纳新欢,成为封建帝王中唯一保持一夫一妻而没有妃嫔的帝王。独孤皇后逝去以后,他才敢稍事增华,纳其所爱。其子炀帝则一反乃父之风,追求淫乐,扩充后宫,生活糜烂,其荒淫纵欲,绝不逊于普武帝。唐初两次遣散隋后宫美女六千人,即可想像炀帝荒淫到何等程度。 

唐朝,皇后以下,以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下面还有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名号,共一百○八人。总计一二一人。玄宗时宫女增至三千。白居易诗句“后宫佳丽三千人”并非虚夸。肃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放宫人三千,也足证确属事实。 

宋与唐相仿,妃的称号,除贵、淑、德、贤外,又加一宸妃。辽代妃号更多,金代妃号达十二种。 

到了明朝,朱元璋监于历代后宫宫女太多,秩序混乱,干预政事,后患无穷,曾进行过整饬。规定了六宫定制和出入制度。但这也无济于事,嘉靖皇帝,一次选入宫中的有名号的妃嫔就有九人,其他无名号的就更多了。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宫人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到了明朝末年,政治更加腐败,宫廷中的宫女竟多至九千。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