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及赏析

很喜欢纳兰容若的词

《饮水词》他的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篇可谓是纳兰词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了。中国千年诗词文化,浩翰如烟,滔滔长河,能够从众多名篇佳作中脱颖而出,不只是文人吟诵,淮妓弹唱,更是因其坊间流芳,雅俗共赏的绝妙。

词,即要为阳春白雪所作,亦要为下里巴人所表,方称上品。 “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开篇的一句,容若似是未经细想,提笔急书而出的。这一句看似平白的感叹,其实是未经润泽,直抒胸臆,道不尽的绻遣情怀。不由得让世人浮想连翩,细细思量后,才能体会其绝妙。

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因为那初见的一刹那,惊心动魄,神魂颠倒,即而刻骨铭心,无法自止。然而,沉浸爱河中的人儿从未曾想到那最初美好之后最终的结局,住往是会不尽人意,让人平添几多悲凉,几多惆怅。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饮水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6

1、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尽了人生的无奈和玄机。 相见甚欢,相处甚难。 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可更现实的是“人无百样好,花无百日红”。时间一久,难免抱怨,小怨渐生大憎,直至不欢而散。 人与人永远最好只见一次面,始终保持初见的印象。

2、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从“风雨消磨生死别”句来看,其伤悼之意已明。其所谓“有感”,便是这天上人间生死之别的不能忘情;可见纳兰与卢氏夫妻情爱之深笃,亦可见纳兰于爱情的真纯诚挚。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纳兰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虽然蓄发,内心却如灰烬一般,毫无生气,对红尘不再眷恋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过是等着死去,消磨时光罢了。既然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一句“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3、虞美人 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赏析:院子里种的虞美人开了,这冷艳的花叫我想到了《霸王别姬》。 

垓下一战,艳绝古今,那种艳丽是霸王泪美人血、楚地将士的英魂铸就的。霸王悲歌,将士垂泪,虞姬自刎,这种恩爱互酬在刘邦和吕后身上绝不可能出现,霸王虽败犹荣。血泪之地后来长出一种极其艳美的花——世人称之为虞美人。 

虞美人入词也有一种艳,有一种凄,宛如虞姬在霸王面前舞剑作别,绝世风流不可再现。最最著名的《虞美人》是后主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玉砌雕栏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赏析:容若这阕《蝶恋花》凄美,却不减清灵。"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环"和"玦"皆为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

物理相通,容若以寻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见其格物,常怀世事难圆的隐恨,此句比之苏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深情胜之,豁达减之,各得其所。

5、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赏析: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又无本事可寻,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这首词便是这样。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通篇表达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意绪。此阕《采桑子》无一字绮词艳语,而当中哀艳凄婉处又动人心魄,明说是“瘦尽灯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

不是不知何事萦怀抱,而是知道也无能为力。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放得下的又怎会今生今世意难平?纳兰容若这样深情的男子,哀伤如雪花,漫天飞舞不加节制,悼亡之作苏子之后有纳兰,可是容若之后谁还能做悼亡的凄凉曲?嫁了这样的男人不要想着白头到老,因为情深天也妒,注定要及早谢幕留爱情佳话来让人怀念。

扩展资料: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由此命名自己的词集为《饮水词》。饮水词初名《侧帽》,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此二本刻于性德生前,今皆不见传本,只知《饮水词》收词不多,仅百余篇,想来,《侧帽词》收词亦不会多。

现统称纳兰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也就是说《饮水词》严格上只能算纳兰词的一部分。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饮水词-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9

《饮水词》他的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开篇的一句,容若似是未经细想,提笔急书而出的。这一句看似平白的感叹,其实是未经润泽,直抒胸臆,道不尽的绻遣情怀。不由得让世人浮想连翩,细细思量后,才能体会其绝妙。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因为那初见的一刹那,惊心动魄,神魂颠倒,即而刻骨铭心,无法自止。

然而,沉浸爱河中的人儿从未曾想到那最初美好之后最终的结局,住往是会不尽人意,让人平添几多悲凉,几多惆怅。 接下来,典故来了。“何事秋风悲画扇”讲的是汉成帝的宠妃,因赵飞燕的到来而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 古代仕女图中,大多绘有佳人执扇凭栏的美丽画面,一把小巧的绢扇,勾勒出了袅袅婷婷的倩影。

扩展资料: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由此命名自己的词集为《饮水词》。饮水词初名《侧帽》,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此二本刻于性德生前,今皆不见传本,只知《饮水词》收词不多,仅百余篇,想来,《侧帽词》收词亦不会多。

现统称纳兰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也就是说《饮水词》严格上只能算纳兰词的一部分。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纳兰性德词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在他生前,刻印本出现后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王国维称“纳兰小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见《人间词话》)他的令词成就斐然,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的一位名作家。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思想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

纳兰性德性淡泊,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因为纳兰性德的生活面比较窄的缘故,《饮水词》在内容上也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

其悼亡之作主要表达的是追念前妻卢氏之情,写的真切感人。纳兰还曾出使边陲,亲尝过远离家乡的离情别绪,因此恨别也成为《饮水词》的一个重要内容。《饮水词》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纳兰本人是主张“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而他的词作也正是他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

《饮水词》在语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即不过分追求辞藻,他主张自由抒写性情,反对雕琢矫饰。纳兰反对雕饰,并不是不重视锤炼,而是主张不露斧凿之痕,艺术上锤炼到归于自然的程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饮水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15

《饮水词》是纳兰性德的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开篇的一句,容若似是未经细想,提笔急书而出的。这一句看似平白的感叹,其实是未经润泽,直抒胸臆,道不尽的绻遣情怀。不由得让世人浮想连翩,细细思量后,才能体会其绝妙。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因为那初见的一刹那,惊心动魄,神魂颠倒,即而刻骨铭心,无法自止。

《饮水词》序言: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骚雅之作,怨而能善,惟其情之所独多也。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定其前身,此岂寻常文人所得到者?昔汾水秋燕之篇,三郎击节,谓巨山为才子。红豆相思,岂独生于南国哉! 因与吴君茵次共为定,遂流传于世云。同学顾贞观识。时康熙戊年又三月,书于吴趋客舍。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2-11
《饮水词》他的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篇可谓是纳兰词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了。中国千年诗词文化,浩翰如烟,滔滔长河,能够从众多名篇佳作中脱颖而出,不只是文人吟诵,淮妓弹唱,更是因其坊间流芳,雅俗共赏的绝妙。词,即要为阳春白雪所作,亦要为下里巴人所表,方称上品。 “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开篇的一句,容若似是未经细想,提笔急书而出的。这一句看似平白的感叹,其实是未经润泽,直抒胸臆,道不尽的绻遣情怀。不由得让世人浮想连翩,细细思量后,才能体会其绝妙。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因为那初见的一刹那,惊心动魄,神魂颠倒,即而刻骨铭心,无法自止。然而,沉浸爱河中的人儿从未曾想到那最初美好之后最终的结局,住往是会不尽人意,让人平添几多悲凉,几多惆怅。 接下来,典故来了。“何事秋风悲画扇”讲的是汉成帝的宠妃,因赵飞燕的到来而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 古代仕女图中,大多绘有佳人执扇凭栏的美丽画面,一把小巧的绢扇,勾勒出了袅袅婷婷的倩影。夏日里,绢扇出怀入袖,从不离身,可是秋风一起,它却要被主人弃之一边,不再陪伴佳人左右了。这里用绢扇比喻那爱恋不再的失意之人。 这两句合起来便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若是能一直像初见爱恋正浓的时候,该多麽美好啊,那样就不会出现秋风至而绢扇被弃之一旁的情景了。 “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等闲”,可参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而解之,意为时间的流逝。“故人”在这里是泛称,可以理解成朋友,也可以理解成有亲密关系的人,我们暂且称之为情人。这句意思是:光阴变迁,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中消磨了情人之间情谊,却偏偏要说是情人的心思容易变却。 此句真的是一语道破玄机,让人不得不佩服容若的一针见血。人心,最受不得便是时间的流逝和外在环境的变迁,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每个人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越是渴望美的持续,就越不肯接受这种残酷。所以即便恋人相隔两地,不能够相偎相伴,也宁可相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相思情怀。 上片两句让人唏嘘不已,下片两句容若继续用典,来了一个转折。 “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说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这个长生殿就在骊山华清宫。这便是"骊山语罢清宵半",后来马嵬坡事过,唐明皇入蜀,正值雨季,唐明皇夜晚于栈道雨中闻铃,百感交集,依此音作《雨霖铃》的曲调以寄托幽思。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就是这段情事。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锦衣郎”指的是唐明皇,“比翼连枝当日愿”说的是唐时皇与杨贵妃在长生殿许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只是光阴流转,最终还是落得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凄凉结局。
容若用这个典故喻意:曾经相互爱恋的双方,就算其中的一方心意已变,弃而离去,也不应该自怨自艾,即而横加指责,也许他当真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我们应该记住那真真切切发生过的美好的过去,毕竟两人真心实意的相爱过,这也就足够了。换一种说法就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容若写这首词,其实是送给一位朋友的。“拟古决绝词”就是彷照古乐府绝决诗的形式作词,“谏”便是劝解的意思。也许他的那位朋友正沉浸在因恋人的离去而遭受的打击中,失魂落魄,一蹶不振。容若惜友,即而作词,以一失恋女子绝决挥断过去的口吻,用典从侧规劝朋友当面对现实,振奋而起。 “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只是我们为什么偏偏就只记得这一句呢?也许就是因为它是朴实的,直接的,绝决的,直指人心深处,刚刚碰触到美好的瞬间,却又勐的嘎然而止,犹如那玉钗落地的一声脆响后竟是无尽的沉默,没有任何的起伏,然而内心深处却早已是波涛汹涌,也许那更像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那些隐藏得很深很深,从来不曾触摸到的悠悠往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