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开篇第一论:音乐起源说

如题所述

音乐艺术以抽象的声音为客观物质材料,以空气振动为媒介,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因此音乐起源问题的探究远比其他艺术门类复杂。

1、劳动起源说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劳动发展了我们人猿祖先的双手和其他机体;社会性劳动发展了他们喉部、口部的器官,从“劳动过程中”并且“和劳动一起生产出来”了语言;劳动与语言两者又成为促进脑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劳动的进行、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发达,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其次,劳动也创造了音乐艺术。劳动实践本身,给予音乐以内容。劳动的动作和呼声给予音乐与舞蹈节奏和音调。《淮南子》曾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动力之歌也。”

(抬大木头的人,前面人人喊着‘邪许、邪许’,后面的人也跟着喊,这就是在抬重的劳动中间产生的歌曲)。关于劳动产生音乐的内容,劳动产生于舞蹈动作等方面的内容较多,此处不再列举。

2、异性求爱说

音乐起源之“情感说”的主要代表是我国的古代音乐著作《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

它认为音乐是人类抒发和表达情感的最初的外在表现方式。在我国的《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了四段民歌起源的传说,这也说明了音乐是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产生,情感表达就成为音乐产生的主要途径。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情感表现需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需要交流思想感情,于是创造了各种各样形式的艺术用于情感的交流,音乐也在这一需要下发生。

王士达《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中说:人类表达情感的需要是促使音乐产生的根本动因,因为,无论是对自然音响的模仿,或是对于‘言之不足’的语言的升华。

或是为了求偶而歌情唱爱,或是为了巫术活动、宗教仪式的需要,或是伴随劳动而发出的呼号,归根结底,无非都是为了人与人间抒发、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人的情感是一种心理活动,音乐通过声音的力度和强度与心灵达成共识,来表现人类相应的情感运动。由此可见,音乐与人类的情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乐记》就这一问题作了一番非常精辟而生动的阐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心理,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关键所在。当原始人类受到事物的刺激而产生情感反应后,他们就会用有意识的、本能的或者吼叫或者手舞足蹈等行为把这种情绪体验表现出来。

这些声音结合手舞足蹈的原始节奏,就形成了最初的原始歌舞。因此,情感表达也是音乐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可以说,音乐起源于“情感说”。

3、语言抑扬说

音乐起源之“语言抑扬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卢梭及英国哲学家史宾塞,他们认为人类在兴奋或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是歌曲。音乐与语言均为人类表达情感的工具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在《乐记·师乙》中所记述的一段话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句话就是说唱歌是一种拉长了声调的语言。

当人们高兴时,自然而然的先用语言来表达,当普通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时候,就拉长声调用歌唱来表现,当拉长了声调的歌唱还表现不了的时候,就加上嗟叹的声音,当嗟叹还不足以表现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手舞足蹈起来。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来表达人的思想。然而当语言通过人的口头表达出来的时候,它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即通过抑、扬、顿、挫的言语音调来体现。正是这种言语的音调,成为音乐的最基本的来源之一。

原始的声乐艺术本身就是原始人类语言与音乐的合二为一。由此可见,语言也是音乐产生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也可说,音乐起源于“语言说”。

4、模仿自然说

模仿说是音乐起源问题中最古老的理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以糜鞍置缶而鼓之”的记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表示:“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他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本能,音乐乃至整个文学艺术均来自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模仿。

吹奏乐器的产生发展,给模仿说以有力的佐证。从历史的角度看,很多吹奏乐器,开始并不是用来演奏的,而是模仿某种动物叫声,作为吸引猎物和吹出某种声音驱赶猛兽。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为笙、管、笛、箫等可用来演奏的乐器。

大量模仿性音乐作品的存在,又证明了该理论建立的正确的一面。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的《动物狂欢节》、中国古曲《流水》、民乐曲《百鸟朝凤》、二胡曲《空山鸟语》等。

都以自然音响为模仿对象,以栩栩如生地再现自然界音响而为人们所欣赏。而德国作曲家特奥尔多·米夏埃利斯创作的《森林的铁匠》、艾伦贝格创作的《森林火车》、奥尔特创作的《钟表店》,更被誉为模仿自然描绘性标题音乐的三大杰作。

5、巫术起源说

巫术音乐,一般都认为是巫师从事巫术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巫术活动频繁而又辉煌的时期在商、周。周后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巨大成就乃至今人尚不能超越。

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原始人为了求生存,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也无法解释大自然的某些现象时,就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原始人把精神力量神秘化,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巫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

认为音乐起源于远古的巫术。音乐是巫术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巫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的表现形式。除以上说法外,还有“太一”起源说、个人发明创造说、性欲说等,此处不再枚举。

参考文献:

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二卷80~84页)。

张双棣、《淮南子校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艺术的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