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如题所述

1、在燧人氏时期,钻木取火技术的应用使人类得以烹饪熟食,从而进入石烹时代。
2、伏羲氏时期,在饮食方面,伏羲氏教会人们结网捕鱼,饲养牺牲品以供烹饪之需。
3、神农氏时期,被尊称为农业和医药学的始祖,他亲自尝试百草,开创了古代医药学,发明了耕作工具耒耜,并教导人民种植农作物。这一时期的陶具发明,为发酵食品的制作提供了可能,如酒、酱、醋、酪、酒、糖等。鼎和鬲是早期的炊具,用于烹饪。
4、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黄帝发明了灶台,并尊其为灶神,集中的火力使食物更快熟透,这一烹饪方法在秦汉时期得到广泛应用。此时,高脚灶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蒸锅的发明使得烹调方法更加多样化。
5、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开始成形,以谷物和蔬菜为主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和蔬菜品种繁多,但结构与今天不同。当时的主要农作物有:小米(稷),大黄粘米(黍),麦,豆类(主要是黄豆和黑豆),麻等。豆类和麻类多为穷人食用。
6、汉代,中国饮食文化进入丰富时期,得益于与西域的饮食文化交流,引入了诸如石榴、芝麻、葡萄、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等食材。此外,还传入了一些新的烹饪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豆腐的发明,使得豆类的营养价值得到更好的消化吸收,制作出多种菜肴。
7、唐宋时期,饮食文化达到高峰,讲究饮食艺术,如“素蒸声音部、川图小样”等,代表菜品有烧尾宴。
8、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再次达到高峰,继承和发展了唐宋食俗,并融入了满蒙的特点。这一时期,菰米被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主要用于榨油,豆类不再作为主食,而是作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种植比例大幅增加,面食成为北方的主食。明代引进了马铃薯、甘薯等,蔬菜种植达到较高水平,成为主要菜肴。肉类方面,人工饲养的畜禽成为主要肉食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包括:
1、选料精细:对食材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注重食材的品种、产地、季节和生长期,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
2、刀工精细:中国厨师精通多种刀法,如直刀法、片刀法、斜刀法、剞刀法等,将食材加工成多种形态和花色。
3、火候独到:厨师能精确控制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熟悉各种原料的耐热程度,掌握传热物体的性能,根据原料的老嫩程度、水分多少、形态大小等因素,确定下锅的次序。
4、技法多样:使用的烹饪技法多样,如炒、爆、炸、烹、溜、煎、贴、烩、扒、烧、炖、焖、氽、煮、酱、卤、蒸、烤、拌、炝、熏等。
5、五味调和:调味方法丰富,主要有基本调味、定型调味和辅助调味三种,以定型调味方法运用最多。
6、情调优雅:中国饮食文化注重氛围的艺术化,包括美器、夸名、佳境等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