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作者茅盾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白杨树也象征着拥有这种精神的北方农民和守卫家乡的哨兵。这种象征意义在文章中通过反复的吟咏和赞美,以及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强调。
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等,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今嘉兴桐乡乌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文坛的巨星。
茅盾的作品涵盖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评论等多个领域。他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虹》《腐蚀》《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等;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宿莽》《委曲》;散文集《白杨礼赞》《速写与随笔》《话匣子》等;评论集《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夜读偶记》等。他的作品以其深入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示了茅盾对时代命运和个体命运的关注。
茅盾的创作风格独特,他注重时代性、重大性的特点,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广阔的历史内容。在人物塑造上,他擅长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多方面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变化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在结构上,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辉映着重大题材的特点。
除了文学创作,茅盾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坚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致力于通过文学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他以其卓越的创作才华和文学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坛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