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生平

如题所述

卢象升,万历二十八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为知县,父亲为秀才。他自幼好学,尤其钟爱经史和骑射,尽管身为江南文人,但他的体魄特殊,明史记载他“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黄裳的游记中,提及他所见的重达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驳,显得古铜色。


天启二年,卢象升考中进士,开始仕途,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随后升任大名知府、大名道,深受流寇困扰。流寇是无固定基地的农民起义军,崇祯元年,陕西的流寇起义加剧了明朝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危机。陕西边军众多,财政赤字严重,加上连年旱灾,饥民起义频发,明廷无力赈灾,社会动荡。


崇祯元年,王嘉胤起义后,高迎祥也起兵,卢象升在此时崭露头角。他招募士兵,协助京城防卫,因战功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尽管身为文官,他却勇猛善战,明史称赞他“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此后,皇太极入侵,卢象升在“己巳之变”中崭露头角,他的部队在对抗后金时初显威力。崇祯二年,义军势力壮大,卢象升在与起义军的交锋中表现英勇,被义军称为“卢阎王”。然而,面对官军内部的腐败和无能,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激励部下,亲身作战,甚至在一封家书中,他描述了面对流寇的强大压力和艰难战斗。


卢象升在湖广、郧阳等地多次力战,尤其是在崇祯八年,他面对数十万义军,成功挫败了他们的攻势,显示出卓越的战术和领导能力。然而,随着义军实力增强,卢象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多次请求朝廷援助,同时在给亲人的信中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困苦。


崇祯九年,满清入侵,卢象升受命保卫京师,他虽然英勇抵抗,但面对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掣肘,最终在与清军的交锋中壮烈牺牲。他的死激发了更多人的抗清决心,卢家多人为此献身,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追忆和表彰。


扩展资料

卢象升(1600~1638) 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汉族,明常州宜兴人,天启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授户部主事,擢员外郎,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著作有《卢忠肃集》、《卢象升疏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