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要睡觉八小时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如题所述

一个人睡多长时间才是最合适的? 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每晚睡七八个小时就足够了。美国癌症协会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睡七八个小时的人寿命最长。与之相比,每晚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的成年人,死亡率要高出180%;每晚睡10小时以上的成年人,死亡率要高出80%。 然而,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一般,1~3岁每天需睡14~16小时,4~6岁需睡12~14小时,7~9岁需睡11小时,10~13岁需睡9~10小时,14~20岁需睡八九小时,20岁以上通常睡七八小时,60~70岁老人最好每天睡八九小时,70~90岁不少于9小时,90岁以上要睡12小时。 此外,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理状态的变化,所需的睡眠时间也会有所增减。如女性的月经期睡眠时间可能会多一些,孕妇常常需要逐日超过10个小时的睡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后睡眠时间一般延长,而过度的脑力劳动却常常使人睡眠减少。 睡眠的好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睡眠的时间,而要看睡眠的质量,也就是整个睡眠中深睡时间的长短。比如,有些老年人每天睡眠的时间加起来常常超过七八个小时,但仍然时时犯困,主要是老年人真正能达到深睡和中睡的时间并未几,而大部分时间是在浅睡和轻睡中度过,所以质量不高。相反,有些人睡眠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能保证一定的深睡时间,也能取得很好的休息效果,不会常打呵欠,感到“缺觉”。 所以,睡眠的好与坏,不应简单地以睡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应以是否消除了疲劳,精力是否充沛来评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4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睡眠专家杰里·西格尔(Jerry Siegel)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他认为,睡眠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有着某种不可代替的生理功能。睡眠只是动物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在相同的条件下,睡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反而越安全,因为它们可以选择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减少了被天敌发现的机会,以及因乱动而造成的意外伤害。生活在海里的动物没有这个优势,因此它们普遍不睡觉。 西格尔的这个理论很容易解释某些动物之间睡眠模式的差别。比如,狮子一旦捕食成功,就可以获得大量高热量的食物,因此,它们完全不需要再去浪费体力,选择睡觉才是最经济的方式。相比之下,野牛需要吃进大量低热量的草,因此它们必须不停地进食。迁徙时的鸟当然要一刻不停地飞才能尽快到达目的地,而蝙蝠最爱吃的食物——蚊子只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才集体出来交配,只要抓紧这段时间吃个饱,蝙蝠就可以安心去睡觉了。 西格尔承认他的这个理论还有很多需要解释的地方,尤其对于深度睡眠还有很多谜没有完全解开。但是,一旦他的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必将为“清醒药”的研究打开一扇大门。 没人真的喜欢睡觉。如果不睡觉照样精神的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醒着。 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周末是用来补觉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有个“睡眠研究中心”,曾经专门研究过补觉问题。科学家们找到一批志愿者,每天只允许他们睡4个小时,然后研究这些人周末需要补觉多少小时完全恢复正常。结果他们意外地发现大约15%~20%的志愿者完全不需要补觉,有的人甚至在40小时不睡觉的情况下也只需要睡上8小时就能彻底缓过来。 人类中还有小部分人完全相反,随时随地都能睡着。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症状,医学上叫做“嗜睡症”(Narcolepsy)。以前这类病人只能通过服用安非他命等兴奋剂来暂时缓解病情,后来美国军方受此启发,曾经在美军中试验过服用安非他命的士兵虽然不再感到困倦,但却经常兴奋过头,行为失去控制。2002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国空军曾经误杀了4名加拿大士兵,调查显示那就是安非他命惹的祸。 在进行这类研究之前首先必须回答一个终极问题:人为什么要睡觉? 如果说睡眠是一项人体必需的生理过程,那么任何试图减少睡眠的研究都很难获得成功。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睡眠不是必需的。比如,曾经有人认为睡眠是免疫系统必须要有的一段休整时间,否则就无法正常工作。为此,科学家曾经进行过一次小范围的人口普查,按照睡眠时间的长短把人分为两组,结果发现睡眠时间短的那组人患病的概率比另一组要高,而且平均体重也更大。可是,后来有人重新研究了这个实验,发现睡眠时间少的人更喜欢光顾快餐店。于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可能要“归功”于垃圾食品,而不是睡眠时间的差别。 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有关人类生活习惯和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都必须格外小心才是。 当人类知道了如何测量脑电波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科学家们按照脑电波的不同把睡眠分成两大阶段。一个叫做“快速眼动”(REM)阶段,此时人的眼睛会快速转动,脑电波异常兴奋。另一个则简单地叫做“非快速眼动”(NREM)阶段,其中包括一段关键的“慢波睡眠”期,此时人的脑电波的频率和强度都降至最低点,所以又叫做深度睡眠。人在深度睡眠时被叫醒会感到格外难受,因为此时人的脑干也处于休眠状态。要知道,脑干控制着人的呼吸和心跳等基本生理功能,如果此时被叫醒,脑干来不及兴奋,人肯定好受不了。 目前科学家研究得最多的是REM睡眠。目前流行的理论认为,REM对巩固记忆力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大脑有充足的时间处理清醒时获得的大量信息。可是,英国达勒姆(Durham)大学的睡眠专家伊莎贝拉·卡佩里尼(Isabella Capellini)不同意这个说法,她举了一个反例:抗抑郁药百忧解(Prozac)能够减少服用者REM睡眠的比例,很多服用Prozac的人甚至可以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完全没有REM,可这些人的记忆力并没有受到影响。 卡佩里尼认为,要想回答人为什么要睡觉的问题,必须研究其他哺乳动物的睡眠习惯,从中寻找答案。所幸近几年来科学家积累了大量相关数据,为进行这类系统性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卡佩里尼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收集了对115种哺乳动物的研究结果。她发现,动物的睡眠模式和种群的遗传相关性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亲缘关系越近的动物,其睡眠模式就越接近。 卡佩里尼还发现,新陈代谢水平越高的动物睡眠时间越少。这个发现颠覆了曾经流行一时的自由基理论,该理论认为睡眠能够帮助消除动物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组织的破坏。可是,代谢水平越高的动物产生的自由基就越多,理应更能睡才对。 对此结果,卡佩里尼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说。她认为新陈代谢速率越高的动物需要的食物也就越多,这就意味着该动物必须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而不是睡觉。 事实上,大量数据证明,动物的睡眠习惯和身高体重没有关系,却和它的生活习性更加一致。比如,狮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而同样重量的野牛却每天只睡4~5个小时。蝙蝠是个出名的瞌睡虫,一天要睡20个小时,而大部分候鸟却几乎不睡觉。生活在水中的大部分哺乳动物都不需要睡觉,尤其不需要REM。比如海豚的左右脑可以交替进入慢波睡眠状态,没有REM。一种毛皮海豹(FurSeal)出海捕鱼时采用海豚式的左右脑交替睡眠模式,可它们一旦上岸,就会迅速恢复成陆上动物典型的REM睡眠方式,而且并不需要像陆上动物那样补充失去的REM。也就是说,它们完全不需要补觉。 针对这些有趣的事实,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睡眠专家杰里·西格尔(Jerry Siegel)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他认为,睡眠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有着某种不可代替的生理功能。睡眠只是动物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在相同的条件下,睡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反而越安全,因为它们可以选择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减少了被天敌发现的机会,以及因乱动而造成的意外伤害。生活在海里的动物没有这个优势,因此它们普遍不睡觉。 西格尔的这个理论很容易解释某些动物之间睡眠模式的差别。比如,狮子一旦捕食成功,就可以获得大量高热量的食物,因此,它们完全不需要再去浪费体力,选择睡觉才是最经济的方式。相比之下,野牛需要吃进大量低热量的草,因此它们必须不停地进食。迁徙时的鸟当然要一刻不停地飞才能尽快到达目的地,而蝙蝠最爱吃的食物——蚊子只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才集体出来交配,只要抓紧这段时间吃个饱,蝙蝠就可以安心去睡觉了。 西格尔承认他的这个理论还有很多需要解释的地方,尤其对于深度睡眠还有很多谜没有完全解开。但是,一旦他的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必将为“清醒药”的研究打开一扇大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