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诏的来历

如题所述

据记载,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董承接到汉献帝的衣带诏,与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刘备合谋反曹,次年初,事情即败露,董承等人俱被族灭,仅刘备幸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年),耿纪、韦晃、吉本等起兵反曹失败,亦被杀。以上这些,就是《三国演义》写衣带诏事件的题材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被罗贯中融会改编了。
按史书并未指明马腾是否参与过衣带诏事件,而《演义》却把马腾也列为奉诏讨贼的人物之一,大书特书,至于耿纪,吉本等人反曹与董承相隔十九年,两
者毫无关系,《演义》却由吉本的太医令身份,设想出投毒杀曹的故事,并为之改名为吉平;另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献帝起居注》,董承密谋反曹时,曾对王子服说:“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王子服怕兵少事败,不敢答应,董承又说:“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二人遂定计。这就可见,董承等人只是打着忠于汉献帝的旗号,进行政治投机,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还企图夺取曹操的军队,由自己取而代之。换句话说,衣带诏事件只是董承集团和曹操争权夺力的一场内讧,并不存在忠奸之争。

资料来源:http://bbs.sjtu.edu.cn/bbscon,board,SanGuo,file,M.1158816724.A.html

我个人认为,凭借《先主传》上面的两句话不足以证明这个不是汉献帝的本意,也就是说衣带诏可能的确是有的。当然也可能是董承伪造的。这个是一次权力斗争到的确是这样的,忠奸问题么……如果真的有这个诏书,按照古人的标准,那忠奸立判,曹操犯上啊……但是现在的人没必要这样看,天下哪里是他们刘家的天下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1

据记载,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董承接到汉献帝的衣带诏,与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刘备合谋反曹,次年初,事情即败露,董承等人俱被族灭,仅刘备幸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年),耿纪、韦晃、吉本等起兵反曹失败,亦被杀。以上这些,就是《三国演义》写衣带诏事件的题材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被罗贯中融会改编了。 

按史书并未指明马腾是否参与过衣带诏事件,而《演义》却把马腾也列为奉诏讨贼的人物之一,大书特书,至于耿纪,吉本等人反曹与董承相隔十九年,两者毫无关系,《演义》却由吉本的太医令身份,设想出投毒杀曹的故事,并为之改名为吉平;另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献帝起居注》,董承密谋反曹时,曾对王子服说:“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王子服怕兵少事败,不敢答应,董承又说:“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二人遂定计。这就可见,董承等人只是打着忠于汉献帝的旗号,进行政治投机,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还企图夺取曹操的军队,由自己取而代之。换句话说,衣带诏事件只是董承集团和曹操争权夺力的一场内讧,并不存在忠奸之争。

我个人认为,凭借《先主传》上面的两句话不足以证明这个不是汉献帝的本意,也就是说衣带诏可能的确是有的。当然也可能是董承伪造的。这个是一次权力斗争到的确是这样的,忠奸问题么……如果真的有这个诏书,按照古人的标准,那忠奸立判,曹操犯上啊……但是现在的人没必要这样看,天下哪里是他们刘家的天下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19
话说有天献帝觉得被曹操欺负得很惨(天子与曹操去狩猎,曹操射死鹿,百官以为是天子射的,纷纷跑去膜拜,没想到曹操挡在了天子的前面,接受百官膜拜,一副得意的样子)所以就找了董承董国舅过来,跟他说我给你写封求救信,你帮我带出去,集合人马来救我,可是宫中都是曹操的人,就算是国舅也要搜身检查,所以献帝只能把字条缝在自己的腰带上,让董承戴上,说是皇上赏赐的,这样别人就不会搜到他的那条腰带上。这就是玉带诏,诏是诏书的意思。结果是刘备、马腾、董承等人歃血为盟,共同暗地里准备反曹,可是后来事情败露,一干人等只有几个人幸免逃脱~~~
第3个回答  2010-08-19
估计来源于汉献帝的衣带诏,你可百度一下“玉带诏”,那有详细的介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