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分是怎么算的

如题所述

等级分的算法如下:

一、等级分计算方式

截至目前,全国有29个省份实施新高考,第一,二批改革省份实施“3+3”考试科目设置,第三,四、五批改革省份实施“3+1+2”考试科目设置。高考成绩有原始分、标准分、等级赋分三种计分方式。

海南省考生的统一高考科目成绩、等级性(选择性)考试成绩、高考录取总成绩均以标准分呈现。

除此之外的28个省份,语文、数学、外语3科都以原始分呈现,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3+3”科目设置中的3门选考科目以等级分呈现。

第三,四、五批改革的23个省份首选科目的物理或者历史使用原始分,再选科目以等级分呈现。

二、实行等级赋分制的原因

以实施“3+1+2”的考试科目设置为例,在这种考试科目设置下,即固定物理或者历史科目作为首选科目,学生在生物、化学、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

选择性考试中的首选科目考试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分呈现。也就是说,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作为首选科目的物理或者历史按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2门科目成绩按照等级分计入总分。

之所以再选科目以等级分呈现,是因为高校招生是按照高考成绩总分录取,报考同一个专业的考生除必考科目外,选考科目可能会不同,在按照总分录取的情况下,会出现考生选考科目“不等值”的问题。即便同一省的考生。

有人再选科目为生物,有人再选科目为地理,同样为90分,因为命题难易程度、选考人群不同,90分的“含金量”会有较大差异。

等级赋分遵循固定比例划分等级的转换机制,即根据相关测量原则,将参加同一科目考试的考生成绩按照预设好的固定人数比例划定等级,并进一步在等级下进行相应转换,进而最大可能地实现可比性,保障高考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各省份等级赋分区别与等级赋分公式

一、各省份等级赋分区别

从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来看,等级赋分又分为等级内固定分值赋分和等级内线性转换赋分两种方式。

等级内固定分值赋分是指在固定比例的等级下将考生成绩划为更多分数等级以增加区分度,对每个细分等级内的考生直接赋予一个分值,浙江、上海、北京、天津都是这种类型。

等级内线性转换赋分是指在每个限定等级下,通过等比例转换法则进行线性转换得到最终的转换分,山东和第三,四、五批改革省份多实施这种赋分方法。

二、等级赋分公式

其中,Y表示考生的原始成绩,Y1、Y2分别表示某等级内原始分数区间的下限和上限;X1、X2分别表示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S表示考生转换后的等级成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