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如题所述

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剌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由Wal-lace在1976年所倡导,其核心是将影像诊断和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非手术方式为病人解除疾苦。介入放射学分为血管介入法和非血管介入法两大类。

1、医学影像检查。

当今的医学影像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五项检查。规模较大的医院通常把这五项检查分成6个科室,即放射科、介入放射科、CT科、磁共振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

2、医院把其分成3个科室。

即医学影像科(包括放射科、介入放射科、CT科、磁共振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这些检查都属于医学影像检查的范畴。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包括医用化学、医用物理、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

3、临床医学知识。

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实验诊断学等。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包括常规放射学、CT、等。其他专业辅助知识,如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等当然,在见习、实习过程中还要掌握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操作、放射防护等实践技能。

医学影像学简介:

1、医学影像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专业代码100203TK。该专业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例如医学影像/放射科医师、内科医师、医疗管理人员等。

3、主要课程有《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人体解剖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学校上课结束后有1年时间在医院实习,实习大多时间在影像科室如放射科、ct室、磁共振、超声、核素等边工作边学习,少数时间在临床科室转,学习一些临床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