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性格

随便谈谈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自汉朝以来,秦始皇的形象就被描画为暴君。直至今天,很多人承认了秦始皇有巨大的历史贡献,但还是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比如林剑鸣先生《秦史稿》里的评价。

历史上,也有个别的思想家对秦始皇有高度评价。唐朝的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充分肯定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优越于分封制,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公天下之端之秦始”。明代的李贽直接称赞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他认为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这是掀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功业,这个伟大的功业是后世的帝王无人可比的。明代张居正对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以法治国方针大加赞赏,并以此为楷模。现当代伟人中为秦始皇正名和说公道话的首推鲁迅。鲁迅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一文中说:“德国的希特拉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的很,他的吃亏在于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但是这些评价不是主流,而且也只是一些文章和议论,没有形成思潮,没有得到社会上最广大人们的认可。

《史记》还记载了青年赢政平定嫪毐之乱后,驱逐了母亲。这个行为等于向天下昭示母亲的丑行,也公开了自己与母亲的矛盾,反映了赢政政治上还不够成熟,还有情绪化的一面。但是,赢政能听从茅焦的劝谏,重新接回母亲,说明他有为顾全大局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同样,还是同一年,因郑国间谍身份暴露,23岁的赢政下了逐客令,这也是他情绪化发作时做出的错误决定。但是,他看到李斯的上书以后,立刻收回了成命,改正了错误。《大秦帝国》刻画的秦王赢政和《史记》记载的史实是一致的,但是更丰富更形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成熟,干练的政治家的成长历程。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是在他的盛年时期创造的。他用了十年的时间统一天下,又用了十年的时间治理天下。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是因为他干了很多大事,每件大事都给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统一天下的连绵大战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杀戮和痛苦,但是秦军没有屠城的恶行,也没有杀害其他诸侯国君,这是历史上的“义兵”。秦始皇建立的多民族、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新纪元,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的,从此后,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深深的扎根在中华大地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0
秦始皇据说长相奇特,怪异无比,从小就受到歧视,内心无比压抑.
终于大权在握时,就象被压下去的弹簧,一下弹起来,变态得厉害.心里充满了复仇的乐趣和满足.
还有秦始皇,我认为是个很成功的政治家啊,这就是废话。
关于他的性格,听说他灭六国时,自己座席顶上挂着6把剑,战胜一个国家拿掉一把。可见,他是一个做事非常狠的人,喜欢把自己逼上绝路。也只有这种性格才能统一天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20
智、冷、残、绝。
他真的很有智慧,个人认为很伟大。
毕竟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