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的诗

如题所述

1、《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国家危亡,民族危亡的时候,无数人投笔从戎,拿起武器,保卫国家。他们此时的心情跟杨炯一样: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七首》

唐·王昌龄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不赶走侵略者,誓不返回家乡。

3、《从军行·其一》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李白豪情万丈,愿斩下敌首的头颅,让边关永息战火,重回安宁。在抗战期间,这是多少军民共同的期盼。

4、《从军行》

唐·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战战士们的厮杀声。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从军行【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从军行【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从军行【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译文: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全文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从军行【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译文: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从军行【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译文: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第2个回答  2020-11-10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国家危亡,民族危亡的时候,无数人投笔从戎,拿起武器,保卫国家。他们此时的心情跟杨炯一样: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七首》

唐·王昌龄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不赶走侵略者,誓不返回家乡。

塞上沙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战场上,哪一处不是异常残酷的呢?唯有战斗,才能赢得自由。

《从军行·其一》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李白豪情万丈,愿斩下敌首的头颅,让边关永息战火,重回安宁。在抗战期间,这是多少军民共同的期盼。

《从军行》

唐·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战战士们的厮杀声。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战争的残酷非你我能想象,当他们擒获了敌人之后,高兴之余,你不知他们经历了怎样残酷的战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0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第4个回答  2020-11-10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