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要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真的合理吗?

如题所述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合理的,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宋辽两国关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签订原因上来看,这是当时战争时局的必然选择,并且从战役目的上来看,条约的签订已经很好地满足了双方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澶渊之盟原因时要放在当时双方的立场上进行广阔长远的考虑。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很合理的,对辽宋双方都有好处,从国家的长远利益上来看,澶渊之盟的签订

有助于维护宋朝的领土主权,因此宋真宗的这个决定是极其明智的,从辽国的角度来看,澶渊之盟的签订即维护住了统治者的颜面,又弥补了此次出兵的损失。

因为如果在僵持下去,辽国的国力并不一定能够支撑住,宋的军事实力也不一定大获全胜。


一、澶渊之盟签订的合理性

(1)维护了辽宋双方的利益: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澶渊之盟的签订,是不符合常理的。很多人认为,我们在战争有可能取得胜利的状况下,进贡岁币是耻辱,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宋太宗先进行北伐的,这场战争对宋来说缺乏正义性。

而辽国对宋朝的战争是出于报复性行为,向宋提出领土要求也是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在战争中宋真宗其实一直坚持住这一立场原则,至于后期主动提出给辽国物资,其实也是审时度势下最正确的决策,这不只是两次北伐燕云对辽的补偿,也是当时中原朝廷对付游牧民族传统的办法。

当然按照今天的国际纠纷来看,澶渊之盟的签订有其不平等性,因为燕云十六州是历史遗留问题,属于有争议的领土,用我们现在的国际准则来看,应该通过外交谈判,实现两国和平,就像宋太祖,曾经派人与辽国达成合约协议那样。

但是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当时国家的长远利益上来说,在维护领土主权的前提下,对辽进行妥协和让步是极其明智的。因为这说明了辽是肯定关南地区为宋领土的合法性的。

从辽的角度来看,这一结果其实是他们意料之外的,澶渊之盟的签订,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无奈的,过去的关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都是周世宗在第2次北伐时所占领的,辽国从没有放弃这些地方的主权。

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之后,宋朝其实已经决定放弃对燕云地区的主权,虽然没有正式的官方文件,但这是两国所公认的结果。


加上现在的这场战争,本来就是宋朝首先挑起的,所以宋朝想要议和是必然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当时的萧太后和辽圣宗宗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抱着是的是必胜的决心,但是在经过长久的战争,辽国怕遭遇腹背受敌的状况,所以不得不提出和解。加上宋朝岁币的进贡也让辽圣宗宗萧太后不至于过于狼狈,所以辽国对合约的签订也是持积极态度的

(2)顺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历史上少有的中原王朝在不损害尊严的前提下,对周边王朝提供物资上的帮助来避免骚扰和战争的行为,这对于双方国力发展和文化交流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是值得肯定的。

当时辽国的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王朝,宋朝向辽提供条约所规定的经济援助,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并且两国商业互通还是宋朝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宋朝给辽的岁币远远低于两方开战的军事开支。

其次,两国已经经历了数10年的战争,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如果不想继续耗损,必须停止战争,

停战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社会生产自此恢复,对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来说,条约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澶渊之盟签订的原因

(1)两国开战的结果:

从宋的角度来看,宋朝具有很强的燕云情节,公元937年石敬瑭灭唐朝之后建立了后晋,之后和契丹签订了条约,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宋朝常常以五代继任者自居,所以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宋太祖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派人前往契丹进行交涉,希望通过金钱来赎回当时的燕云十六州,另外还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契丹不领情,那么就会把这些金钱,作为军费之需,通过战争来夺回燕云地区。

虽然宋太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但中原地区一直没有统一,更不要说收复燕云地区了,直到宋太宗时期,公元979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王朝,这时才开始举全国之力收复燕云地区,宋太宗期间有两次大规模的进攻,第1次是太平兴国四年,他亲自指挥军队,围攻幽州城可惜大败,第2次是在雍熙三年,他派出三路大军进行北伐,最后因为应用人不当指挥失利惨败。

其实在宋真宗谈判时期,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燕云地区的重视。“所言旧地,事极无名,比若要求,当决战而”。在和谈初期辽要求送归还关南地区的两州,被宋言辞拒绝。


(2)辽国的战争目的是求和:

辽统治者对于宋朝的燕云情节是心知肚明的,发动战争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宋朝再次北伐,因为这会加重当时辽朝的内外危机,所以他们在率兵南下,企图用战争来维护国内和平。

宋朝因为对燕云十六州的耿耿于怀,一直都在养精蓄锐,谋划下一次北伐,所以对辽朝来说,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来胁迫宋朝求得和平,另外此时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此次战争相当于转移视线,维护国内安定。

(3)战争局面的要求:

在战争中,将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景德之役中,辽军主帅萧挞览,中箭身亡,辽军士气大挫,而此时宋真宗却亲临现场,宋军由此士气大振。

当时辽采取的军事攻略是长驱直入,从首府开赴宋朝,直入赣州,逼近开封,在这个军事战略下,一开始的辽军势如破竹,可在主将殒命之后,整个辽军极为挫败,甚至后撤了数十里也不敢轻举妄动

,与此相对比的宋军军威大震,宋真宗亲自抵达澶州,很显然这个局势有利于宋,当时的辽国统治者也看清了这个局势,于是才派人前往宋国进行求和。


那么宋朝为何要放弃歼灭辽国的机会呢?虽然当时的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强于辽国,但在军事上其实并不占优势。

当时双方军队数量不相上下,不过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立国之策,导致宋朝军队缺乏有军事才能的将领,而辽国天生骁勇善战,加上燕云十六州这个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如果长期作战,宋也不一定能够大获全胜。

(4)祖宗之法有迹可循:

从开战原因上我们可以看出辽本来就是想和宋朝缔结条约来维护国内平衡的。历朝历代的中原君主,在处理与外邦的关系上时,很多都是采取的和亲、结盟等和平政策。

就宋真宗本人而言,早在景德之役以前就对近臣说过,想要进行“和戎政策”,他认为这才是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最佳选择。


总结: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极其合理的,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大大被低估,宋朝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是在当时的政治条件,军事实力下的最优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