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为什么中国没有放大量列装冲锋枪?

如题所述

二战时期不少冲锋枪成本比步枪还低?乍一看,似乎确实是这样,二战中的几款著名冲锋枪,如PPSH41、PPS43、MP40、司登、M3等冲锋枪确实是以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而闻名,英国的司登冲锋枪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成本只需要10美元(当时币值),以至于被戏称为水管工人的杰作。

英国司登冲锋枪将廉价易生产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别忘了,二战中,并非只有这些冲锋枪,还有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芬兰的索米冲锋枪以及日本的百式冲锋枪等,这些问世年代较早的冲锋枪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它们与上述司登、PPSH41等冲锋枪廉价易生产完全不同,它们造价比较高昂,加工起来也比较耗费材料。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百式冲锋枪是二战日本唯一量产的冲锋枪,但产量只有3万支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当时一项技术的普及,那就是冲压成型技术。所谓冲压就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对轻武器关注较多的军迷,可能经常看见“某某枪大量采用冲压技术所以成本较低”的说法,因为冲压件本身就带有低成本的优点。以司登、PPSH41为代表的二战典型冲锋枪,都是因为大量使用冲压技术所以才成本低廉。

PPSH41冲锋枪,其零件大多皆为钢板冲压成形

但是,像汤姆逊冲锋枪、索米冲锋枪、百式冲锋枪这些,它们就无缘享受冲压成型技术的红利了。汤姆逊冲锋枪因为问世年代比较早,冲压技术尚未在轻武器制造领域普及开来,所以只能大量使用钢锭切削的工艺,导致价格奇贵无比。20年代末30年代初,汤姆逊冲锋枪的零售价约200美元一支,而当时一辆福特T型汽车的售价约850美元。由于价格昂贵,军警单位当时的采购量不多,反倒是黑/帮舍得花大价钱购买汤姆逊冲锋枪,以至于汤姆逊冲锋枪当时得到了一个“黑/帮冲锋枪”的恶名。

由于当时美国强推禁酒令,黑/帮私酿、走/私酒类猖獗一时,汤姆逊冲锋枪则成为了黑/帮的帮凶“黑/帮冲锋枪”的恶名伴随着汤姆逊冲锋枪一直到了二战爆发。英国美国由于急需武器,汤姆逊冲锋枪终于得以大量生产,然而,尽管汤姆逊冲锋枪一再改进简化工艺,尽管美国有着强大的工业实力,汤姆逊冲锋枪昂贵复杂的毛病依然让美国很头疼,结果就是汤姆逊冲锋枪最后也只生产了约140万支,跟PPSH41的600万支比实在是拿不出手。

由于价格太贵、结构太复杂、汤姆逊冲锋枪终究还是被M3冲锋枪取代。而像芬兰索米冲锋枪、日本百式冲锋枪,由于诞生于落后的工业国,也无法享受到冲压技术的红利,所以它们也有着跟汤姆逊冲锋枪一样的毛病,最终索米冲锋枪只生产了约8万支,百式冲锋枪只生产了约3万支。

芬兰索米M1931冲锋枪

而旧中国呢,工业实力还不一定能比得上芬兰呢,冲压技术是想都别想了,想使用冲压技术大量生产廉价的冲锋枪,至少也要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帮助下才能做到。实际上旧中国确实仿制生产过德国MP18冲锋枪和美国汤姆逊冲锋枪,MP18的工艺比汤姆逊要简单一些,所以产量更大,而且还有个花机关的绰号,但是工艺上也没简单到哪去,加之旧中国工业落后,所以产量也不高,直到日本投降前,旧中国生产的冲锋枪(包括花机关和汤姆逊)也不过区区1万多支。

MP18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款大量生产的实用冲锋枪

所以总结一下,旧中国为什么不大量列装冲锋枪,本质上就是因为落后,工业落后,经J也落后,没有冲压技术的情况下冲锋枪并不便宜并不容易生产,反倒是昂贵且工艺复杂,再加上冲锋枪消耗子弹比较多,旧中国无力大量生产大量采购。不过,也正是由于冲锋枪的缺席,才使得驳壳枪得以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异彩,成为了从抗/日将士到老电影爱好者等数代人的记忆。

德国毛瑟C96手枪,也就是俗称的驳壳枪,作为一种冲锋枪的低端替代品在中国大放异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2

有人说,在二战的时期,冲锋枪的制造成本比步枪要低,而且以我国兵工厂当时的水平,是能够仿制mp18得,可是为什么当时中国的军队没有普遍列装冲锋枪呢,只是在少数的精锐部队中装备了冲锋枪?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句俗语再贴切不过了,这句俗语就是“樱桃好吃树难栽”。冲锋枪虽然突突起来很好用,很过瘾,可是消耗的子弹也是多啊!别看子弹那么点东西,制造起来比枪的难度大多了。就是在现在,也是一样的,现在很多国家别看其他东西造得那么好,一颗小小的子弹就造不了,印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且那些会造枪的犯罪团伙不一定会消灭干净,但是要是会造子弹了,那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消灭干净。

正是因为子弹的珍贵,抗战时期,日本也是以步枪为主要武器,非常排斥冲锋枪的。当时的中国和日本,一个是工业水平不行,一个是资源匮乏,总之一个字,都是穷啊,所以即便是占据优势的日本,子弹也要算计的用,不能浪费啊!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我军精锐部队人均携弹二十发,而八路军新四军没人携弹三五发,根本就玩不起冲锋枪啊。就连日军,当时每个士兵携带三个弹盒,约一百多发子弹,这很明显也是用不起冲锋枪的。

在二战时期,装备莫辛纳甘的苏军,拿着李恩菲尔德的英军,拿着kar98k的德军,成为二战时期军队的经典形象,可是这些在所有军队的浪潮中,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当时装备士兵的还是栓动步枪。而苏军装备冲锋枪的规模是这几个国家中最大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苏联的老兵损失惨重,冲锋枪对于新兵来说比较的方便,而且当时的苏联资源比较的丰富,但是即使是这样,莫辛纳甘依旧是主要的武器装备。

我们八年的消耗量,只能抵得上苏联一年的消耗量。我们在打常德保卫战的时候,消耗的子弹是5000多万发,这是当时我们半个战区的储备。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八年消耗的子弹只有2000来万发。

当时是多么的艰难,在和日军对抗的时候,枪支不足,弹药不足,火炮不足,没有坦克,面对日军小薄皮坦克,我们都只能是身背炸药包拿人去换,那个时候,日军一个大队的火力就比得上中国军队一个军的火力,在这样的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面对在前期的几场大会战中的失败,大家还吐槽吗?小编看来,当时的中国军人们已经尽力了!

所以即便是当时的世界强国,都不能大量的列装冲锋枪,当时的中国就更不可能列装了。

第2个回答  2022-06-05
比步枪成本低的,也就是注油枪/斯登这一类极简主义的产物,但是性能着实说不上多好,M3注油枪单纯是美帝觉得给那些不太会参与战斗,但是遭遇战斗又大概率是近距离战斗的二线炮兵,后勤兵配备一百多美元的汤姆森冲锋枪太奢侈了,所以除了便宜M3冲锋枪其他性能都一塌糊涂,斯登也是,易走火,易卡壳,锁闭不到位!要不然人家也不会专门再搞一支高成本的斯特林冲锋枪给特勤队员用。其余正常点的冲锋枪例如MP40,汤姆森,波波沙等等,基本都比步枪贵或者差不多的成本。就算成本和步枪一样,但是对于自动武器的冲锋枪而言,无疑就需要更高精密度的加工和更高规格的原材料,并且很多东西如果大规模生产,谁也不能保证能不能有质量。所以像东北军少量生产一点问题是不大,数量少可以精益求精,数量大,以当时国内军工和工业底蕴,很难保证质量。再一点,冲锋枪虽然近距离火力强悍,但是到底距离一远战斗力大打折扣,然后么军队知道了其实就是国家民族文化底蕴和工业底蕴的集中表现,不是光光靠大量装备某一种武器就能日军火力对等的。至于冲锋枪太耗子弹而不装备纯属胡扯,国军不是不想要冲锋枪,但是战争来的太快了,国家工业根本就来不及反应,连基础的供给都是问题的情况下哪有钱有力去开发冲锋枪设计和生产线?但是国军真的不想要冲锋枪吗?其实大量装备的驳壳枪就是冲锋枪的替代品,毛瑟C96为什么叫快慢机?因为他稍做整改就能全自动啊,甚至毛C96瑟本身也有很多全自动版本。加上木制枪套可以用做枪托,十发弹匣换二十发长匣,勉勉强强顶替一下冲锋枪位置。所以国军很想要冲锋枪,中国军队也很想要,早至东北军,直奉时代,都在拼命的寻找装备冲锋枪的机遇,可惜国内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根本没有翻改工业的可能。后期国内开始普及冲锋枪之后,你看看中国军人对冲锋枪的情节有多重。
第3个回答  2022-03-19
枪的成本低,但是费子弹,以中华民国的工业水平根本造不够那么多干弹来大量列装军队。但是步抢用的子弹少一名士兵发一个弹夹的子弹也行,后期消耗小,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第4个回答  2021-01-14
因为虽然冲锋枪的成本比步枪低,但是冲锋枪耗费的子弹是步枪很多倍。所以相比较步枪更省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