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而《二十四孝图》正是其中的一篇。
《二十四孝图》的写作背景是,在那个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在文化上,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思想,而《二十四孝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所创作的一本宣扬儒家思想的书籍。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期,他曾经阅读过这本书,并且深受其中所讲述的故事的影响。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主要描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老莱娱亲”,一个是“郭巨埋儿”。然而,这些故事所宣扬的孝道观念,在鲁迅先生看来却是虚伪和残酷的。
首先,“老莱娱亲”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父母面前装幼稚,以博取父母开心的故事。然而,鲁迅先生认为这种做法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而且这种虚假的行为并不能真正地让父母感到开心和快乐。
其次,“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尽孝道,竟然要将自己的儿子埋葬。这种残忍的行为,在鲁迅先生看来是不可接受的。他认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人性的本质,而且也不能真正地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顺。
因此,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描写,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他认为这种封建的孝道观念,是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
总的来说,《二十四孝图》的写作背景是封建时期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而鲁迅先生通过这本书,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并对这种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二十四孝图》是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感人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封建“孝道”,封建社会的“孝”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大量的封建道德糟粕,但也有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二十四孝子故事虽然很感人,但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很感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残酷和虚伪,批判封建“孝道”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孝”在我国封建社会是重要的道德规范,受到封建经济、宗法、伦理的限制。在封建家庭中父亲具有权威性,儿子要完全受到父亲的支配,要无条件地服从父亲,《二十四孝图》中儿子不顾自己的安危为父母做出牺牲,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看到“孝道”的作用,把“孝道”变成了统治阶级的工具。封建中的“孝道”是私有制经济的产物,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笔者从《二十四孝图》出发,总结了封建“孝道”存在的糟粕,并对其进行批判。来源:杂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