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为什么会被称为贞观之治?

如题所述

“贞观”是唐太宗即皇帝位的年号,太宗用这个年号是告诉天下,他用道家思想理论治理国家。道家思想是点从无到有,有无相承,点动成一,一动变化无穷,穷究一的变化要“一止而正”。

贞观之治就是太宗在位23年期间的盛世治治。太宗作为守成皇帝继续贯彻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的国策,并且把这一国策发扬光大,太宗不以已经取得的成绩自满,而以没有完成的目标而担忧,因此在贞观年间的善政,官吏廉洁,社会稳定,人民不愁温饱,经济快速发展,总之,在贞观期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史上最好的成绩。太宗是唯一有始有终的盛世君主,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大致是有下面的几点原因:

首先以民为本,与民休息。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末变乱。他认为,隋朝灭亡主要有三点:奢华浪费,劳民伤财;腐化堕落,荒淫无道;穷兵黩武,耗尽国力。因此,唐太宗将君主与民众的关系理解为:“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贞观年间才能很注意轻徭薄赋,去奢华、勤俭省,使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生产稳步发展。

其次完善体制,高效管理。唐太宗既借鉴隋制,又认真纠正其弊端,施行了一整套相当先进的管理制度。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六部,由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查复核,尚书省六部负责执行,各司其职,彼此监督,其效益与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近似。地方上则沿袭隋代的郡县两级制,为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病,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人民负担。仅从唐初2000多名官吏中就精简了1000多人。唐太宗虽然求贤若渴,但绝不会降低标准,穷于对付,这一点《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述得非常清楚。

最后依法治国,保本固基。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可见唐太宗很清楚法制于理政安邦的意义,责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武德律》,以宽简原则制定《贞观律》,并要求臣下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则须慎之又慎。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慎之又慎。唐太宗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稳定。故贞观年间刑罚减轻了,但犯法的人却明显减少。

贞观之治造就了天下大治的理想社会,为此后唐王朝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唐帝国正是由此走向了中国古代的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文明繁荣、富强昌盛的国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1
因为当时发展的非常好,经济非常的发达,而且当时跟外国的贸易也非常的顺利,政治也很好。
第2个回答  2021-06-11
因为这个时候国力非常的强大,人民的生活也非常的好,所以被称为了贞观之治,为了表达政治清明,国力昌盛。
第3个回答  2021-06-11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力,人们的生活十分稳定,所以被称为贞观之治。
第4个回答  2021-06-11
因为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对人民非常好,为人们做出了很多贡献,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的稳定,治安也非常的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