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会被判凌迟?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汤若望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传播西方各种文化,当时中国境内有十几万天主教徒。顺治皇帝在位期间他是钦天监监长,而且受封一品,经常与顺治皇帝交流各种天文地理知识。而这一切引起了同僚杨光先忌恨。再加上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就有冲突,比如杨光先一直觉得汤若望向皇帝所讲内容当中有很多错误,而且还将很多中国人定义历法推翻。在这种情况下杨光先上书弹劾汤若望,认为他是包藏祸心,打算用西方文化颠覆中华文化。后来汤若望因为编写《天学传概》而给自己惹祸。里面介绍了上帝,而且还说中国人祖先其实是在西方,就这一句话使得清廷难以容忍,于是决定将其凌迟处死。

1、汤若望一直受重用被同僚嫉妒


汤若望作为一个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因为懂得很多让皇帝感兴趣的天文地理知识,所以一直在明清两朝中受重用。尤其顺治皇帝时期他被封为一品,这让同僚杨光先很是不舒服。再加上他非要把原有历法推翻,这等于是告诉皇帝,其它人都没用只有我汤若望最懂。

2、教徒数量多让统治也有所担心


经过汤若望几十年努力,当时北京及周边地区信奉天主教人数达到十几万,在某种程度上讲,清王朝统治者也担心这些人思想被西方文化清洗,会影响到大清统治。但因为当时顺治皇帝喜欢汤若望,这件事也就一直被压着,直到康熙继位真正的冲突才爆发出来。

3、汤若望编写《天学传概》引起清廷上下反感


历史上康熙皇帝对于西方文化也非常感兴趣,这种情况下汤若望在得意当中,马上就编写了一本《天学传概》来回击杨光先。但他在编写时内容过了头,比如写到中国人祖先其实在西方,孔孟学说也是信奉天主教以后产物。这等于是全面否定了中华文化,彻底激怒清廷上下,最终他被判凌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0
汤若望没有被处死,抓起来了,后来又放了。
现在北京有他的墓地,有康熙皇帝题写的碑文,我估计不是康熙亲自写的,只是皇帝批准的碑文。
有时间可以去北京看一看。
碑文上有,鞠躬尽瘁,勤勉国事。他生前自己从来没说过要“鞠躬尽瘁”,死后康熙皇帝评价他“鞠躬尽瘁”。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其他有人是这样,自己活着的时候说我要鞠躬尽瘁,死后被评价鞠躬尽瘁。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历法经过若干年就要重新修订,不然就不准确了。到了近代,制定永久准确的历法成为可能。到了明朝末年,中国还在用“大统历”。“大统历”是元朝修订的,到了明末属于超期服役。因为近代科学的出现,制定一部永久适用的历法已经成为可能。汤若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中国的。
天主教的兄弟会,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组织。加入者,不得有婚姻家庭,不得有财产,对组织必须决定服从。兄弟会来中国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熟悉中国三拜九叩等礼仪。他们会把在中国得到情报信息传回欧洲。汤若望精通天文历法。崇祯皇帝打算修订历法,正好汤若望就来了。康熙皇帝把明朝的一些王府分赐给几个儿子,打算建设一些西方风格的园林,就是后来的圆明园。后来兄弟会正好就来了很多精通西方园林艺术的成员。
汤若望把哥白尼、开普勒、第谷等人的著作翻译出来,献给康熙皇帝。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汤若望奏请康熙皇帝如何翻译。
第2个回答  2022-02-17
汤若望能力非常的强,让朝廷里边很多官员非常的嫉妒,而且他和皇上走得非常近,有人说他要造反,遭到了别人的陷害,所以才会被判凌迟。
第3个回答  2022-02-17
主要是因为他在朝廷的地位非常的高,也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影响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别人的陷害,所以才会被判凌迟。
第4个回答  2022-02-17
是因为他说了很多错事,其次主要就是因为他做了很多的措施,而且这些事情已经对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康熙对此也产生了很大的不满,所以才会被凌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