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县的社会事业

如题所述

截止2012年,全县共有高中2所(其中普高1所,职高1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电大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乡镇成人学校10所,小学56所,教学点53个,各类幼儿园71所。
2012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5678名,其中高中2552名,职中2547名,初中8073名,小学23595名,在园(班)幼儿8878名,特校在校生33人。全系统教职工总数2938人,专任教师2503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1207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187人,小学教师1075人,幼儿教师444人,特校教师25人。全县小学入学率达到了100%。 顺平县学校一览表级别 名单 高中 顺平中学 顺平县职教中心 初 中 实验中学 蒲阳一中 高于铺一中 高于铺二中 腰山镇中学 神南中学 梁洁华希望中学 河口一中 河口二中 大悲中学 安阳中学 小 学 实验小学 逸夫学校 委村学区 东庄学区 南街学区 北下叔学区 五里岗学区 王各庄学区 西亭乡学区 苏头学区 大王学区 亭北学区 李千户学区 北城学区 南腰山学区 西新兴学区 南营学区 西后兴学区 田家台学区 南伍侯学区 唐行店学区 西韩童学区 苏家疃学区 赵家蒲学区 伍郎学区 大恩村学区 辛庄学区 北吴村学区 白大学区 陈侯学区 常大学区 阳各庄学区 西朝阳学区 张各庄学区 四联办学区 西河口学区 西安阳学区 东安阳学区 司仓学区 峰泉学区 贾各庄学区 台鱼学区 北康关学区 柴各庄学区 西柏山学区 学周学区 黄井学区 冀银学区 岭后学区 北神南学区 神北学区 首汽学区 尧城学区
截止2012年,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5000册。
2012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9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个(含2个民营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1个,乡级医疗机构22个,村卫生室362个。卫生技术人员741人,其中执业医师232人,助理执业医师169人。医院、卫生院床位941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
1、地平跷
“地平跷”产生于河北省中部的完县(今顺平县),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当地盛行的“寸跷”,经过民国时期艺人冀连三、邓金河等人修改、完善形成的具有北方特色的民间秧歌类舞蹈,流传于顺平县、易县、唐县、清苑县、满城县等地区,是河北省特有的民间舞蹈。
“寸跷”以姑娘行当脚踩四、五寸的木制矮跷而得名,原为表现旧时缠足妇女的行动姿势而设,是一种没有具体情节的纯情绪舞蹈。唱词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乡俗俚语,讲究合辙押韵,诙谐幽默,能充分反应劳动人民朴素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
“地平跷”虽没有了“寸跷”中脚踩的矮跷,但保留了“寸跷”的舞蹈风格——颠颤步。颠颤步是以脚掌为动力,通过膝盖的弯曲带动全身,形成身体上下一致的颤动。这是“地平跷”所有角色共同的、最富有特色的舞蹈动律,直接脱胎于“寸跷”的跷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地平跷”在颠颤步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掌颠步、平颠步、踱颠步、碾颠步、跳颠步等舞蹈步伐,配合表演人物夹裆、含胸和跨步的扭动,构成了“地平跷”独特的艺术风格。
“地平跷”的配乐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乐器以海笛为主,配以小管子、笙、曲笛、海锥、龙头胡和云锣。武场则采用堂鼓、大锣、手锣、铙钹和小镲等戏曲锣鼓。
多年来,经过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的不断挖掘、创新,“地平跷”在顺平县农村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许多以现代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地平跷”舞蹈被搬上了舞台,并多次参加省、市和国家调演,多次获奖。
2、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拳种之一。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
孙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行拳盘架要守规矩。
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习练者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孙氏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种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潜移和动静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练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是:每逢转身,多以开合手相接。孙氏太极拳中有十二个开合手,将套路分为十三节。每逢转身以开合手相接,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开合手便于引导习练者体会体内气息的运行与重心转换相协调。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孙氏太极拳的第四个特点是: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的要点。习练孙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总之,孙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高级拳术,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孙氏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的修炼,可以使习练者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3、尧乡文化
顺平为尧乡故里,尧生伊祁,庆都,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于丹陵尧住此山,后因作姓”等多有典籍记载,并为史学者公认。然,尧初定都,因年代久远,典籍寥寥,缺乏赘述。尽管如此,后人典注,考据,依然清晰明鉴:顺平之尧城,乃为尧受禅称帝定都第一皇城,即,尧初定都在顺平。帝都尧城,顺平不仅只有尧城尧庙遗址,且其南有当时的四岳诸侯臣府羲叔官邸——夏叔府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