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之怒,血溅五步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这句话是唐雎用来威胁秦王的。

出自:西汉刘向《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扩展资料: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赏析

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

“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理,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个软钉子,因此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在强迫对方服从的基础上,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 

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

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5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的意思是指一个平常人的愤怒和怒火可以达到极点,以至于敌人的血溅到离他五步远的地方。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平凡人在愤怒之下展现出的勇猛和不屈的精神。它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欺凌或冤屈时,即使身份低微,也能发出强烈的反抗和斗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一个弱小的个体在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时,仍然能够勇敢地反抗和抗争,不被压制和屈服。它传递了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对正义的追求,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23-07-28
[CLASSIC]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平常人愤怒时所展现出的极端暴力和威胁的情景。它强调了愤怒的个体可能会采取极端的行动,导致严重的后果。

"匹夫"指的是普通人,而"怒"表示极度的愤怒。"血溅五步"则形象地描述了愤怒的结果,即愤怒的个体可能会采取暴力行为,导致血液喷溅到周围的五步距离。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警示人们不要轻易陷入愤怒的情绪,因为愤怒往往会导致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后果。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愤怒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因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要警惕愤怒的情绪可能带来的危险后果,提醒人们在面对愤怒时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采取过激的行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25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是一句汉语成语,意思是说一个人愤怒到极点,会使他像发了疯一样,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这种愤怒的后果,最终会导致他失去理智,犯下重大的错误。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名叫项羽的将军,他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在战斗中犯了错误,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因此,“匹夫之怒,血溅五步”这个成语,是在告诫人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第4个回答  2016-06-20
侠士的愤怒,只需要5步之内见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