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和洋行的代表作品

如题所述

香港
19世纪
第二代香港汇丰总行大厦(1886):巴马为汇丰总行大厦的前后部分设计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立面,面向德辅道的一边(当时临海)采用了当时香港最普遍的外廊式(殖民地式),和周围的建筑保持了和谐;面向皇后大道的一面则采用了当时英国本土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式样,拥有科林斯柱廊和一个巨大的穹顶。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建筑师对香港多元社会的一种理解,也得到了业主的认可。这幢大厦于1886年落成,到1933年被拆除重建。
上海
20世纪上半叶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1923):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 1923年6月23日 外滩12号。1921年,汇丰银行(Hongkong&Shanghai Banking CO.)已经发展成实力最雄厚的在华外资银行,并且它设在外滩12号的上海分行业务量已经超过了香港总行。于是汇丰上海分行决定投入巨资,拆除建于1877年的三层文艺复兴式旧楼,重建一座更宏伟的分行大楼。公和洋行为它设计了一幢“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正中巨大的穹顶,沿江正立面的爱奥尼亚式柱廊,粗犷的花岗石外墙,大理石、黄铜等装修材料,精美的壁画,无不有助于业主展示其财富与权势。这幢大楼的建成,同时也使上海人充分领略了公和洋行对于西方古典手法的纯熟运用,为该事务所赢得了巨大声誉。
江海关大楼 :Customs House 1927年12月19日 外滩13号。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北侧紧邻中国最重要的海关——江海关。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后,1925年,江海关也决定拆除原有的哥特式红砖建筑,出资430万两白银,请公和洋行为它设计一座新楼。1927年12月19日,江海关新楼落成,其建筑风格总体上仍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建有风格地道的多立克柱廊。不过,顶部层层收进的钟楼所表现出的立体感和高耸感,说明公和洋行的审美趣味正在趋向于艺术装饰主义(Art Deco)风格。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 1929年9月5日 外滩20号。1926年,公和洋行设计了上海第一幢10层以上的大楼,也是上海第一幢抛弃古典风格的高层建筑。当1929年9月5日大楼落成时,它那典型的艺术装饰主义风格曾引起上海滩的轰动,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一直是外滩一个醒目的标志。大厦的业主是英籍犹太人沙逊家族开设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新沙逊洋行利用大厦的大部分楼面开设了一个顶级的豪华饭店华懋饭店(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1956年以后饭店名称改为和平饭店。
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外滩中国银行大楼的原址是德国总会,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后被中国银行接管。1928年,南京政府建立以后,中国银行总行也从北京迁到上海。1936年-1937年,中国银行上海总行重建,公和洋行与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合作设计了这座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17层大楼,上方是中国传统的蓝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一些细部装饰带有中国传统色彩。大楼总高70多米,略低于相邻的沙逊大厦。
20世纪上半叶公和洋行在沪主要作品列表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建成时间 地址
有利大楼 Union Building 1916年 外滩4号
上海永安公司 Wing On Company 1918年 南京路635号
扬子大楼 Yangtze Insurance Building 1920年 外滩26号
格林邮船大楼 Glen Line Building 1922年 外滩2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Chartered Bank 1923年 外滩18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Yokohama Specie Bank 1924年 外滩24号
犹太会堂 Jewish Synagogue 1931年 博物院路(已拆毁改建文汇报大厦)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32年 博物院路(虎丘路)20号
河滨公寓 Embankment Building 1933年 北苏州路310—434号
汉弥尔登大楼 Hamilton House 1934年 江西中路170号
都城饭店 Metropole Hotel 1934年 江西中路180号
高纳公寓 The Grosvenor Garden 1935年 法租界迈尔西爱路
中国银行大楼 Bank of China 1937年 外滩23号
上海三井银行 Mitsui Bank 1937年 九江路50号
郭宅 1924年 静安寺路1418号
南京
原中央大学大礼堂,大礼堂位于东南大学校园中央,与南大门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是原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于1930年3月28日动工兴建的,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工。1930年至1931年,朱家骅任中央大学校长,他利用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召开国民会议的名义,获得国民政府的拨款。此后,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1931年4月底竣工。 大礼堂由英国公和打洋行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包建造。 大礼堂造型庄严雄伟,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主立面取西方古典柱式构图,底层三门并立,南向,三排踏道上下。正立面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上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铜质大穹窿顶,顶高34米。堂内三层,面积共4320平方米,可容2700余人。1965年添建两翼,为杨廷宝设计,2544平方米。 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之象征。1994年4月,在台湾的中大校友余纪忠先生捐资107万美元修葺大礼堂,使其焕然一新。国民政府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曾在这里召开。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香港
自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巴马丹拿在香港陆续完成20多座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多数都属于现代风格的摩天大厦:
中国银行大厦(Bank of China Building):位于中环德辅道中2A号。建于1950年代,1991年以前曾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所在。
太子大厦位于中环遮打道10号,建于1965年,大厦楼高29层。置地公司的物业。
怡和大厦(Jardine House):位于中环康乐广场1号,楼高52层(179米),置地公司物业,于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在1970年代曾经是香港及东南亚最高的建筑物。怡和大厦前称康乐大厦,1988年,怡和集团总部搬迁至康乐大厦,并易名为怡和大厦。圆形的窗户设计是怡和大厦的特色。
交易广场 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共有3座办公大楼,底层设有商场,地下设有巴士总站。建于1980年代。
娱乐行:建于1990年代。
渣打银行总行大厦
美国友邦保险大厦
新加坡
美国友邦保险大厦
泰国
长春广场
澳门
威斯汀酒店
中国大陆
南京金陵饭店:1983年,巴马丹拿(公和洋行)回到中国大陆后负责设计的第一个项目,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最高建筑。
东方广场 (北京)
上海新天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